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价上涨≠粮食危机(4)

2010/9/13 10:58:50 来源:新华网

    因此,粮价金融化和粮价上涨对美国最为有利。针对2010年小麦价格上涨,CWA全球市场控股公司的总裁皮特•马奎尔表示:此次小麦价格上涨让美国农民获益不少,“他们都将开上兰博基尼(豪华跑车)”。

    再次,企业因素。粮价上涨会直接影响到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2006年和2008年的粮价暴涨让许多跨国食品巨头损失惨重,如泰森食品、百威英博、通用磨坊、家乐氏、卡夫等。这些企业汲取了以往的教训,学会了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大宗商品对冲策略,以规避粮价飙升带来的冲击。今年7月份,在俄罗斯旱灾造成小麦歉收以前,家乐氏(谷物食品及方便食品生产商)已经对各类大宗商品进行了90%的对冲。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也对2011年底前需要购买的大麦进行了对冲,以避免损失。

    中国不必忧虑中国的粮食安全立足于自给,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而且,同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粮食市场还比较封闭。因此,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较小。 2010年1~7月,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国内刚性需求增长的双重影响,我国玉米进口28.2万吨,同比增长56倍;小麦进口102.3万吨,同比增长1倍;大米进口20.5万吨,同比增长42.6%。

    2010年,中国的玉米、小麦和大米的产量预计分别为1.66亿吨、1.15亿吨和1.38亿吨,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很低。由于国际和国内的粮食供应充足,国际资本炒作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此轮国际粮价上涨,中国无需忧虑。(来源:《世界知识》 谢文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