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秋粮大考:灾害不断 生产存在不确定性

2010/9/14 9:22:44 来源:和讯网

    中国秋粮种植面积虽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但由于前期灾害不断,离收获期尚有月余,气象灾害可能致使秋粮生产存在不确定性。

  又到稻花飘香时节,今年中国秋粮如何?秋粮占全年粮食生产量的七成,秋粮的收获情况对国家粮食安全、粮价稳定及CPI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年初中国北方持续低温,不但影响冬小麦生产,还影响后续农作物播种。随后是西南5省遭遇百年罕见旱灾,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1.01亿亩(1公顷=15亩),其中作物受旱7907万亩。这场旱灾最终导致全国夏粮单产比上年减少1.4公斤。

    旱情稍稍缓解后,自5月起南方地区连遭暴雨洪涝灾害袭击,华南北部、江南以及西南东部降雨量比常年增加30%-100%,导致全国230多条河流出现超警以上水位。7月份的东北洪水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害。据官方数字,截至7月30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灾害损失各项指标均偏多。

  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截至8月31日统计,今年以来的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全国2.3亿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1650.8万公顷,其中绝收266.3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4.2亿元。这一数字超过2009年全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2500多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我国全年粮食分为三季,即夏粮、早稻、秋粮。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夏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减少0.3%。这是7年来我国首遇夏粮减产。

  为确保秋粮丰收,8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公布中央财政将共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支持灾区秋粮生产。

  据农业部发布的数字,预计今年我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种植面积的增加给秋粮丰收提供了保障。但事实上并非乐观,前期灾害不断,离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局部干旱、洪涝、霜冻等气象灾害可能将对产粮区造成新的威胁。

  国家发改委近日指出,考虑到受年初普遍低温、夏粮和早稻收获时间推迟等影响,各地秋粮播种普遍推迟,下半年气候情况还不确定,加之农民改种单产相对低一些的早熟品种,可能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秋粮生产存在不确定性。

  种植增加1200万亩,玉米可能增产

  姜忠泰在黑龙江玉米生产大县泰来经营着一家粮贸公司,主要经销玉米。“这些天我从农户那儿得知,他们对今年的丰收表示乐观。”姜忠泰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玉米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相对比较稳定,整体跟往年差不多,甚至有增产的可能。”

  上述观点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同。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刚从玉米重要产地华北、黄淮考察归来,他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玉米肯定是丰收的,东北三省玉米今年将增产1000万吨左右,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产量也会有所增长。

  冯利臣分析,今年秋粮新增的1300万亩种植面积中,玉米预计比上年增加1200万亩,

  这就为玉米增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虽然东北等地遭遇了洪水,但俗语说“洪水一小片,干旱一大片”,去年中国玉米产量下降是因为发生了旱灾,今年洪水的影响范围有限。从历史来看,在洪灾过后,玉米不会减产而是丰收。

  东海证券分析师孟磊分析,天气因素对东北玉米的产量影响不会很大,可能会影响玉米质量,如玉米的饱满度等,因此市场对玉米丰收看好。

  不过,记者从中央气象台得知,北方大部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今年的生育期大多比常年偏晚。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雨水仍较多,降雨量一般有20-60毫米,其中辽宁、吉林东部、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50毫米。降水偏多,不利于作物产量形成,易导致作物贪青晚熟,增大后期遭遇初霜冻危害的几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