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美豆丰产在望豆粕将承压下行

2010/9/14 11:57:17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受东北地区降温影响,月初国内豆粕期价曾突破8月高点3077点。但上周四整个市场呈现恐慌性下跌,豆粕期价也大幅下挫,重归振荡整理。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大豆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大豆单产达到创纪录的44.7蒲式耳/英亩,总产量达34.83亿蒲式耳。但由于中国需求依旧旺盛,美豆出口继续上调,出口量由上月的14.35亿蒲式耳上调至14.85亿蒲式耳,期末库存维持在3.5亿蒲式耳,期末库存消费比依旧在11%左右。

    据海关数据,8月份中国进口大豆477万吨,1-8月份进口大豆超过3553万吨,去年同期为2960万吨。10月船期美国大豆进口利润为90元/吨,12月船期远期进口利润为120元/吨,稳定的进口利润使得国内压榨商对美豆保持了较高的采购积极性。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9-12月进口大豆每月到港量预计分别为450万吨、400万吨、350万吨和350万吨,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超过5000万吨。巨大的进口与中国禁止进口阿根廷豆油也有较大关系,通过采购更多的大豆来弥补国内油脂进口的减少。大豆进口增加必然会导致了豆粕供应增加,这对豆粕而言无疑是利空。

    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发布数据,8月份国内CPI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以来新高,如此高的CPI也使后期政策调控预期增强。农产品价格如果继续走高,会不会引发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加息措施会不会出台?这给豆粕后期行情带来不确定性,使得市场追涨信心不足,一旦其他商品出现大幅下跌,豆粕也难以独善其身。

    从豆粕近几年走势图来看,除了2008年的大牛市行情外,每年的9、10月份,豆粕期价均会出现季节性的回落行情,这主要是受到美国新豆及国内大豆上市带来的供应增加冲击。此后随着中国春节临近,大豆消费旺季抬高了美豆价格,国产大豆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加上国内春节前养殖业消费旺季到来,豆粕需求增加,所以往往进入11月份左右,豆粕价格都会出现一波季节性上涨行情。

    从豆粕1105的技术形态来看,突破上月高点3077之后,9月9日的大跌宣告了突破失败,形成假突破,目前重归2970至3077的振荡整理区域,技术图形上以振荡走势为主。而假突破的形成也意味着后期行情可能维持振荡偏弱态势,豆粕1105期价一旦跌破2970的重要位置,则短期会有100点左右的下跌行情。当然长期来看,由于其他农产品价格还会不断走高,比价效应将影响豆类,豆粕后市下跌空间不大。

    综上所述,未来1个月左右,豆粕将维持振荡偏空格局。策略上,笔者建议在3000点之上以小量卖出为主,不追空,逢反弹做空。如果行情出现较大的回落,2970点被跌破,则考虑2970点以下追空卖出。价格一旦脱离2970-3077的振荡区间,在基本面利空的背景下,豆粕将有100点左右的下跌空间,有回到2870左右的可能。结合时间周期,本次下跌看空的时机为1个月左右,之后不可再追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