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丘吉尔曾有意饿死印度人 面对饥荒拒不救援

2010/9/14 13:58:46 来源:中国网

    面对殖民属地严重饥荒 死抱种族成见拒不救援

    新书揭丘吉尔有意饿死印度人

    布什任美国总统时,在白宫办公室摆放了一尊丘吉尔的青铜半身像,他说:“我喜欢丘吉尔。”但奥巴马却在2009年年初将这尊雕像归还给了英国。有媒体分析,个中原因不难猜到,丘吉尔二度出任英国首相后,曾残酷镇压肯尼亚发生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在当地建集中营,奥巴马的祖父未经审讯就被投入监狱两年,受到严刑拷打。听上去这不像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伟大的丘吉尔”,但确实是真实的丘吉尔。据法新社9月8日报道,一本新书的作者以翔实的证据表明,部分出于种族芥蒂心理,丘吉尔曾有意让数百万印度人饿死。

    宁愿囤积也不放粮

    1942年,日本军队入侵并征服了英属缅甸,缅甸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地。第二年,孟加拉(现在的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发生大饥荒,超过300万人被活活饿死。这期间,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却在囤积粮食。现年49岁的孟加拉裔女作家玛杜斯里·慕克吉经过7年调查研究后终于发现,当年大饥荒的真正“幕后黑手”其实就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

    慕克吉在新书《丘吉尔的秘密战争》中援引众多先前未公开的文件,证明丘吉尔对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负有直接责任。当时,恐慌性抢购大米使粮价飙升,而英国殖民当局却没收或毁掉了孟加拉地区大部分的船只和牛车,粮食分销渠道也遭到破坏,殖民政府给出的理由是一旦日军发起攻击,这些运输工具难免会被日军缴获。这样一来,粮食变得更为稀有,日益恶化的灾情在农村蔓延开来,嗷嗷待哺的人们成群结队流浪到加尔各答。大街上,人们为抢夺发臭的残羹冷饭大打出手,骨瘦如柴的母亲们奄奄一息,英国人和中产阶级的印度人却在他们的俱乐部或家中享用着美味佳肴。

    档案文件显示,丘吉尔再三拒绝运送粮食到印度的紧急请求,他宣称,由于战争,没有一艘船能够被抽调出来。然而,二战时期的内阁会议分析报告、被忽视的政府部门记录却证明,从澳大利亚出发的满载谷物的船只曾经过印度前往地中海,在那里堆积起了庞大的库存。“这不是丘吉尔称不称职的问题,援助孟加拉饥荒的议题被反复提起,但他和他的亲信们阻挠了每一项努力。”慕克吉说。

    极端言论令人震惊

    慕克吉认为,丘吉尔对印度人的态度充满了种族主义色彩。丘吉尔对印缅事务大臣里奥·艾默里说:“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一群凶残的人,有着残暴的宗教。”丘吉尔曾表示,希望看到印度人被轰炸。他还取笑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圣雄甘地是“半裸的骗子”。

    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托伊的新书《丘吉尔的帝国》也披露,当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丘吉尔大发脾气:“(甘地)应该在德里大门口被捆住手脚,然后让总督骑大象践踏他。”这就不难理解,当英印当局的官员请求粮食援助时,他答复道:“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

    丘吉尔甚至宣称,孟加拉大饥荒实际上是印度人自己造成的,因为印度人“像兔子一样生一大群孩子”。有一回,在首相夸夸其谈之后,艾默里被激怒了:“看不出他(丘吉尔)的观点同希特勒有多大区别。”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印度问题上,我不能确定他的神志是否正常。”

    种种迹象显示,孟加拉大饥荒在一定程度上是丘吉尔的故意行为导致的。从二战初期起,印度就被迫出口谷物,1943年,更是在丘吉尔的个人坚持下,印度不得不出口大米。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无情地剥削着印度,甚至大饥荒开始后也一点没放松过。“他(指丘吉尔)经常被批评对德国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但之前从未有人指责他应该对孟加拉大饥荒负直接责任,这才是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大污点。”慕克吉说。

    对于慕克吉的这本新书,作家拉玛昌德拉·伽哈表示:“这是第一次提供如此确切的证据,一位伟大人物的偏见导致了现代史上一次严重大饥荒。”

    种族歧视劣迹不少

    托伊在《丘吉尔的帝国》中对丘吉尔黑暗面的描述也很深刻。托伊称,丘吉尔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日不落帝国的强盛期,从小就被灌输优越的白人征服原始的土著部落、并带给他们文明的观念,长大后他参加了“许多针对‘野蛮人’的快乐小型战争”,在斯瓦特山谷(现在属于巴基斯坦),在苏丹,他都曾亲自与“野蛮人”作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