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调查:餐厅火锅店添加剂勾兑出“现榨饮料”

2010/9/20 14:00:17 来源:腾讯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消费者呼吁相关部门应严查餐厅自制饮料

  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与家人朋友团聚大多会选择上酒楼用餐,用餐就免不了要点饮料,这时,酒楼餐厅服务员总是大力推荐酒楼自制的“鲜榨”饮料。冲着“天然营养”的旗号,很多人架不住服务员的再三推荐,懵懵懂懂地接受了那价格昂贵到几十元一扎的饮料。然而,近年来各地自制饮料频遭媒体曝光,日前《深圳特区报》还报道,这些所谓“鲜榨”果汁中存在诸多“猫腻”,用水和添加剂勾兑鲜榨果汁已是业内共知的“秘密”。

  惊人内幕

  添加剂勾兑出“现榨饮料”

  在四川,这种现象也较为普遍。据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会此前调查:不少餐厅、火锅店打着“天然”、“健康”、“营养”旗号的自制鲜榨饮料一扎要卖到30至80元,为了可观的利润及控制成本,这些餐饮场所用极少量的鲜榨原料或浓缩粉通过稀释和添加剂调配、制成所谓的“鲜榨饮料”,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这一现象在餐饮场所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中、低档餐厅、火锅店尤其突出,屡禁不止。

  调查还发现:在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奶等饮料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可以买到。但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例如: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已二稀酸柚钾等,但就是没有一个“橙”字。而制作花生奶的配料里也完全没有“花生”。据调查:一包(桶)重约5斤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作出50斤-60斤各种“鲜榨饮料”。

  四川省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协会投诉部主任吉礼如是说:“这些饮料是靠餐饮店小工操作,完全没有任何技术指标,使用各种添加剂量自制的饮料。这些添加剂不但没有任何营养可言,而且为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新规规定

  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的《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水果或蔬菜为主要原料,经挑选、清洗、消毒、漂洗、沥干,采用现场榨汁加工,不经任何杀菌处理的非定型包装饮料,现榨饮料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现榨杂粮饮品是指以谷物、豆类等杂粮类为主要原料,经烘炒、研磨、蒸煮、加热等工艺,现场加工制成的非定型包装饮料。因工艺需要,现榨杂粮饮品可适量添加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饮用水、食用糖等。

  专家表示,人体摄入大量添加剂会伤身。据某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茂祥介绍,真正的鲜榨果汁营养丰富,除了一些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外,正常人喝了是有益处的。用香料和添加剂做成的果味饮料并不能等同于果汁,但如果随意过量使用添加剂、违规添加工业色素等调配成的所谓“果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种产品不能列入食品行列,对人体的肝、肾等多种器官都会带来损害,应尽快销毁,追究制售者责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