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三聚氰胺实名制重在落实监管

2010/9/27 13:15:56 来源:网易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三聚氰胺从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要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根据规定,三聚氰胺乳品流入市场将问责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每批乳品原料出厂成品均需检测三聚氰胺。乳品产销信息可全程追溯。 (9月26日《新京报》)

    在三聚氰胺事件屡禁不止的现实中,试图用实名制的形式从源头上确保公共食品安全,出发点固然是好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实名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存货”和相关标准有明确的认识。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当年10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此后的两年中,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持续清理,但频频传出的多地再现问题奶粉事件,让监管陷入尴尬。据卫生部7月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进行专项清理活动,全国总共清理了大概2.5万吨此前未彻底销毁的乳粉。也就是说,今年多起“三聚氰胺”问题乳粉案件,依然是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此次国务院发文要求加强乳品安全管理,除了加强乳制品的追朔,清理遗留问题奶粉也该成为重要环节——只有对社会上已经在流通的、暂未被编入档案的三聚氰胺也进行清理,才能真正切实解决现阶段的三聚氰胺难题。

    其次,对于事故频出的乳业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一直都是备受指责的对象。问题奶粉屡屡重出“江湖”,反映出的正是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处理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完善的现实问题。此次通知要求对乳制品行业进行原奶来源、采购流程、生产过程全程监控,但也不能排除不法商家偷偷摸摸生产(例如用尿素合成三聚氰胺)、或者生产企业虚报生产量等问题。如果乳制品行业还是延用原先生产厂家自行上报数量的统计方式,三聚氰胺的问题很难被监管。

    此外,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中间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等行业。在对乳制品行业实行监管的同时,会否造成三聚氰胺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其他相关行业,这同样需要考量。

    国务院力推三聚氰胺实名制,本意是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然而,现实经验告诉人们,很多法律法规由于权力、利益的介入,往往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期待“乳品流入市场,将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能不折不扣地落实,期望与“乌纱帽”挂钩的实名制,能真正解决乳制品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