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大量吃肉令人类体质发生不利变化(2)

2010/9/29 16:16:44 来源:网友

  人类远古的老祖宗是基本吃素李健的想法还真有不少人疑惑,这远古老祖宗到底在吃什么啊?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猿猴本是杂食动物,主要是吃植物为生,只有不得已的时候,才下树来吃小动物。人类出现以后,必然也继承猿猴这种习性,主要是靠采集野果、野菜和植物块根为生的,这说明,人最初主要是吃素的。”南京农业大学饮食文化研究专家杨坚副教授告诉记者,人类肯定是杂食动物,而中国人,肯定更是以谷物为主。所谓“神农尝百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淮南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等等,都说明这一点。

  由于人类会制造工具,后来又发明用火,于是在采集经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时,就靠狩猎和捕捞鱼虾螺蚌等水产品来补充。但是狩猎毕竟不如采集植物稳定可靠,因此,至少在八九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从事在当时世界上已是相当进步的农业生产了,并且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黍、水稻、小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开始饲养少量的牛羊狗猪等家畜。看来,至少中国人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是以农业为基础,并且老早就“以粮为纲”了。

  杨坚告诉记者,许多科学家都考证过了,人最初是谷类为主,然后以肉类、鱼类以及各类蔬菜野果为辅。“首先得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谷类当然是最主要的。”营养专家告诉记者,如果现代人整天吃谷类,如面条、馒头、米饭,肯定是能填饱肚子的,但是长期吃,营养不良是肯定的,所以说古代人的寿命都不是很长,抵抗力较弱。

  从牙齿上看人类到底该吃荤吃素也有科学家从另外的角度来探索古代的饮食结构。杨坚说,有的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是也可以得到不少启示,比如有的人从人体器官牙齿谈起。

  人的齿共有32颗(上下各16颗),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从前向后分别是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左右对称),以16颗上牙为例(上牙犬齿比较突出),所占的颗数分别是:门牙4颗、犬齿2颗、前臼齿4颗、臼齿6颗。在这些齿中,大体可把犬齿看做是百分之百“加工”肉食的——从老虎用大犬齿嚼肉食和人们一般用犬齿开启啤酒瓶盖中可得到启示;门齿、前臼齿加工肉食和素食的功能各半;而臼齿加工素食起码占60%的功能。这样概算以后说明,人的牙齿有60%是吃素食的,40%是吃肉的。

  再从人的消化道的消化功能看,也可大体说明人是肉、素同食的杂食性动物:人体比狮子、老虎等肉食动物的消化道要长,大体说明人食肉的消化功能比纯食肉动物的要差;但人体的消化道又比食草动物要短,又说明人完全吃禾谷类食物的话,人体所需营养吸收是不够的。

  古人吃肉少不是不喜欢而是吃不起

  虽然最初的猿人是杂食动物,以素为主,以肉为辅,但随着农业结构的变化,中外饮食差异也渐渐起了变化,“这也证明了,人从来没有天生吃素或者吃肉一说,人喜欢吃什么,有时更多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

  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研究员曾经对中外饮食做过大量的研究,他研究认为,其实很大程度,人是喜欢吃肉的,人虽然是杂食动物,但主要是由于受经济结构的影响。饮食的原料结构的不同直接源于农业结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