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小粮库几乎都变空 秋粮收购大战一触即发(3)

2010/10/14 14:19:46 来源:北青网
  “如果秋粮收购还这样干,没有指标、补贴的粮库和其他企业就只能在一边看着了。”该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国有粮库可以加价收粮,而资金实力有限的民营加工企业就只好深入田间地头“抢粮”。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能保证收到粮,东北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负责人早在6、7月时就已经开始走访当地的种粮农户,一方面了解各户粮食的长势如何;另一方面动员一些种粮农户直接和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到了收获季节,加工企业就会直接从田间地头把粮食拉走。“现在好多加工企业都有一本档案,谁家种了多少粮,谁家水稻长得好,他们都很清楚。”张浩告诉记者。


  收购一开始,市场开价可能会比较高,但后市走势很难判断。张启华说,目前市场是多元主体收购,如果按比例划分,国有粮库收购量大约能占40%—50%,多元主体占30%,外资占20%。收购一开始,由于大家对粮价预期一直都比较高,可能会高价开市,但此时观望者居多。“因为,粮价到底会涨多少,谁也无法准确判断。”


  “市场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虽然现在大家都预期粮价会涨,但也有可能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张健告诉记者,就像2007年,开始收购时粮价非常高,但到后市价格开始走低。开市时一些粮库、企业大量收购,尤其是水稻,收购时价格大约是9毛多钱一斤,出货时却变成了7毛多钱一斤,不少企业都赔了。


  另外,国家如果加大进口量,也会对市场形成冲击,价格也会低迷。以大豆为例,去年国家的收购价是1.87元/斤,后期进口大豆到港价还不到1.7元/斤,对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形成了很大冲击。


  “粮价相比去年可能会有所上涨,但总体价格不会失去理性。”张启华分析认为,粮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国家就会进行宏观调控。像8月份以来,玉米持续上涨,国家动用储备粮来平抑市场。后期,水稻、小麦也都进行了一定量的拍卖。“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础,国家不会无视粮价的无序上涨。”张启华说,政府的调控将成为左右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