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第30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反饥饿 全球在行动(2)

2010/10/15 13:03:05 来源:新浪网

      行动——“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汉斯·维科尔回到乍得加奈姆省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地时,夜已经深了。自今年10月出任乍得萨赫勒地区紧急援助行动协调人以来,他每天披星戴月,往返于各个救助站。

      “我刚从一个食品发放站回来,见到十几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他们很瘦,我们先是给他们吃一种玉米和大豆混合的食品,加维生素,然后慢慢观察,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直到他们恢复健康,”维科尔说。

      现年50岁的维科尔做了20多年援助工作,80%的时间在非洲。“过去这些年,非洲哪里发生了战乱、冲突、饥荒,我就去哪里紧急救助。”

      维科尔估计,萨赫勒地区200万人口中,有一半营养不良。到年底,儿童营养不良比例有望降到15%,但他希望“做得更多、更快一点”。

      在乍得,像维科尔这样的联合国救援人员共有160多人,而对乍得的援助不过是联合国诸多救援行动中平凡一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抗饥饿人道主义机构,粮食计划署平均每年在70多个国家为超过9000万人提供帮助,无论何时,都有约30艘轮船、130架飞机和5000辆卡车,为最需要救助的地方运送粮食。

      除提供紧急援助外,联合国下属的农业机构还着眼未来,与各国政府合作开展多种农业项目,“授人以渔”,帮助当地人自力更生。

      在利比里亚,粮农组织的农业专家教人们如何把沼泽变成良田、如何防虫、如何储存粮食。而从前,收获后的粮食往往因任意堆放引发虫害和腐烂而损失过半。

      尼日利亚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向农民推广旱地作物栽种新技术。农民从前一年只种一季粮食,如今可种两到三季,收入成倍增长。

      在乌干达,为防止粮食因来不及卖出或无处存放而白白烂掉,粮食计划署给当地农民送来“多功能”粮库:农户既可就地将粮食卖给联合国变现,也可先“寄存”于此,日后待价而沽。而凭联合国出具的收据,农户还可在当地银行申请小额贷款投入再生产。此计划有望在更多非洲国家推广……

      成功案例带来希望的信息。

      只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相互扶助,反饥饿战争可以打赢。迪乌夫说:“我们所需的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坚定的承诺和国际社会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让消除饥饿成为一项“全民运动”,迪乌夫于今年5月发起一项“十亿饥饿人口”网上签名活动,呼吁各国政府将消除饥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短短数月,签名者已超过100万。

      “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战胜饥饿,千千万万的“维科尔”奋战在地球各个角落。为了“无饥饿世界”的共同愿景,国际社会正在行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