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福建:加快世界领先的菌草技术海内外推广步伐

2010/10/19 17:03:47 来源:网友

  三四米高的巨菌草,厚厚地覆上500多亩山坡,灵巧的小山羊不时出没其间,成群的鹅“曲项向天歌”,穿破了福建闽清县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的重重静谧。

  庄主陈谟凑种了几十年树,如今迷上了种草。“以前靠野草,只能养600多头小山羊,现在种了草,一下养了2000多头。”不仅如此,鹅、兔、鱼、马等养殖从无到有迅速发展,500万袋规模的草栽食用菌栽培基地即将投产,以草为本的植物、菌物、动物三者循环转化、综合利用的新模式渐具雏型。

  丰达大观园是福建新一轮大力推广菌草技术的缩影。近两年,福建省财政安排8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菌草产业发展,18个试点县新种菌草1.6万多亩,初步形各具特色的菌草产业。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说,目前菌草技术已推广到全国32个省区市和海外80个国家。

  林占熺1983年着手研究利用芒萁、类芦等野草替代林木栽培食药用菌,1986年获得成功。此后20多年,他率团队筛选出巨菌草、象草等45种野生和人工栽培菌草,形成了栽培香菇、灵芝等55种食药用菌的世界领先的综合配套技术。

  菌草种下后可多年收割,对大阳能的转换率是阔叶树的4至6倍。丰达大观园今年5月种下的巨菌草,如今已长4米多高,年产量估计约3万公斤。林占熺说,菌草技术的初衷是解决菌林矛盾,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菌草技术向生态修复保护、饲料和发电等领域拓展,推动植物-菌物-动物、植物-能源-肥料等全新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形成。福建继90年代后再次大力推广菌草技术,也着眼于在更高层次上建设海西菌草产业带,力促菌草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

  菌草产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千家万户可参与、可发展、可致富的生态型新产业。1991年,菌草技术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和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各地推广;1996年起,科技部、国家扶贫基金会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设立菌草技术培训基地,迄今共举办104期培训班,培训了全国370个县的6289名技术人员,福建、新疆等地菌草产业初具规模。1997年,福建省政府将菌草技术列入对口帮扶宁夏项目,迄今宁夏发展菌草生产的农户累计达1.8万户、增收1.7亿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菌草技术开始了对外合作与援助并行的国际化进程。1994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将菌草技术列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此后商务部、福建省政府先后将菌草技术列为援助莱索托、卢旺达、斐济等发展中国家项目;南非夸那省和卢旺达分别以24万和12万美元购买菌草技术。1995年起,福建农林大学在国内外举办了38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培训了80个国家的1144名学员。在最早接受菌草技术援助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技术被誉为“来自中国的最好的礼物”。2004年以来,南非夸那省政府投资近亿元人民币发展菌草业,许多“穷人中的穷人”组成合作社,靠简便易行的菌草种菇技术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