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贵州发展效益茶产业引领富民之路

2010/10/25 14:56:23 来源:第一茶叶网

  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湄潭县没有发达的工业,也无丰富的矿产,但那里的农民靠什么致富?当地的官员和群众都说--是茶叶铺就了富民之路。

  在我国,茶叶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著名的丝绸之路曾把大量茶叶运往国外换回大量真金白银。而如今,蓬勃兴起的茶产业正为我省农民带来不菲的收入,一片片茶园就如一座绿色银行,铺就了300万茶农的致富之路。有了茶,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一颗颗山间明珠,农民住进了别墅,轿车沿着柏油路开进了农家院子。

  据老人们讲,过去,只有地主家庭才拥有茶园,解放后实行土改政策,地主的茶园被分到各家各户,有的农户把采来的粗茶进行粗加工后舍不得自己泡茶喝,情愿拿到乡场上卖了换点盐巴钱,算是一项经济来源。

  如今,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我省的茶农不再小打小闹。正安县中观镇鲜光村农民宋聚强家的十来亩地,除留了点口粮田都建成了茶园。在湄潭、凤冈等地的农村有句俗话:农民富不富,点点他家的茶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当地农民比谁栽的茶树多,当地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自己的茶园。

  在非传统的产茶区,记者也看到连片的绿油油的茶山。在紧邻凤冈的务川自治县黄都镇云丰村,村主任杨茂强带着记者参观3000亩生态茶园,他说,政府补贴后农户建一亩茶园只需投入几十元,建50亩茶园可得国家补贴近两万元,全村家家户户有茶园,50亩以上的大户有8户。该村农民杨再凡说:“茶园就是国家送给农民的绿色银行!”

  有了茶园不愁致富无门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茶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大改善了茶农生产生活条件。

  2007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茶业专项资金1.41亿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1亿元扶持茶产业,加上各级财政的补贴和整合资金,农户每亩可获得300多元补贴,4年间新增的200万亩茶园为农民致富铺平了道路。乐俭乡是正安县的四个极贫乡之一,但如今的2.3万亩白茶和5个茶青定点交易市场,正让当地农民哼着茶歌迈向小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