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谁在制造“铁强化酱油致癌”的恐慌?

2010/10/27 11:15:33 来源:新华网

    对于媒体报道中称“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称,卫生部门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在酱油中添加的少量(175-210毫克/100毫升)NaFeEDTA不会降低人体内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据称目前全国有6000多万人长期食用铁强化酱油。(京华时报2010-10-27)

    我国于1999年批准NaFeEDTA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上周,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项目在京启动,食物强化办公室表示,将继续扩大铁强化酱油应用的覆盖面。

    一个旨在改善我国居民缺铁性贫血状况的项目,在实行十多年后突然遭到质疑,并且称其可以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吸收利用,同时造成儿童低身高,甚至导致癌症。

    目前,包括北美、南美、澳洲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均允许NaFeEDTA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至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NaFeEDTA的任何不良反应报告。

    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有相当权威性的,可是这种致癌说法究竟是如何出笼的?究竟是一双什么手在背后操纵?

    致癌,在十分揪心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今天,经历了“三聚氰胺”、“性早熟”、“南京小龙虾”等食品安全门的炒作之后,这同样给人一种脆弱而恐慌的感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食品方面的负面信息是越来越多,铺天盖地给人一种“吃不安全”的感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四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公信问题。食品安全的预防和监管机制如何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包括信息的透明度方面,真正让人吃得放心。二是媒体责任如何落实?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某些势力和某些人所利用,比如“奶粉的性早熟”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三是企业的道德与良心,一方面自己不要生产不放心食品,另一方面不要采取恶性竞争,去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四是法律力度问题。关于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要实行零容忍,要实行从重处罚。

    奶粉走了,小龙虾也走了,而酱油又来了,这一回将会怎样,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积极作为,以开放、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事件,迅速让百姓放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