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质疑茅于轼的“粮食安全与耕地面积无关论”

2010/10/28 9:33:06 来源:求是理论网

    10月23日看到各大网站转载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教授的文章《粮食安全与耕地面积并无直接关系》,文章虽短,传播却快,笔者看后疑惑重重。

  该文认为国务院规定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并无必要,认为耕地面积太多了,建筑面积太少了,所以粮食便宜,房价太高了,这样的逻辑表面上看似乎没任何问题,但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论调换言之不就是说房价高的真正“凶手”是农民土地太多了吗?农民卖地,拱手将地转给“土地爷”—地产商,就能解决高房价,低粮价问题,不就是这意思吗?茅于轼认为土地少,没关系,运用科技力量,提高粮食亩产量,一杯水再能盛能装几多水?问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敢不敢保证在逐年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情况下,提高亩产量养活中国人?事物发展也是有饱和度的,这是客观规律,科学也不可能超越事物发展极限,能将空气变成粮食,能将一粒米变成一锅粥。如同一个人胃口就那么大,不可能吃一吨饭一样。

   所以茅教授偷换概念的手段不高明:转移民众保护耕地面积的视线,将粮食问题聚焦到提高亩产量上,误导农民与政策制定者,夸大科技成分,得出违事实结论:退耕粮食更安全,房价会下降,粮食价更高,农民得“实惠”。想着法的忽悠农民低价卖地,卖给那些“地主商人”,地主商人不会慈悲地将便宜地建成便宜楼盘,但会更高价地卖给工薪层,这是由商人的利益之上性决定的,弄来弄去农民和工薪层赔本,赔的是一辈子的本,“精英层”在土地倒来倒去之间,获得了一辈子的“实惠”,这种建立在“欺诈”与“剥削”上的“实惠” ,会安心一辈子吗?人性之何在?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离开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沦为农民工,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子子孙孙无穷溃也,先前茅教授提出中国粮食出口国外,能平衡世界粮价,有利于中国创汇,粮食作为战略资源,岂能说卖就卖? 创汇的渠道多的是,没必要砸锅卖铁卖粮食,中国还没到那地步。茅教授有话请直说,不要拐弯抹角,东拉西扯的“卖拐”,替“精英层”做广告。

  房价高和耕地供应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凶手”是地产商的暴利哄价,非耕地面积你可以建高层住宅,何必算计农民卖地?经济学家要学做有良知的人。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政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