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农产品涨价餐企改用便宜食材 鱼香肉丝里出地瓜

2010/11/1 9:49:51 来源:网易

    楚天都市报11月1日讯 在新一轮农产品涨价的压力下,江城餐桌上不少“经典名菜”,正悄然发生变化。武汉市餐饮协会负责人表示,用便宜食材抵抗涨价,是许多餐饮企业的无奈之举,老百姓对餐饮价格非常敏感,尤其是好多年没涨价的经典菜和小吃,轻易涨价会引发消费者反感。

    新菜式频现

    上周六,家住南湖的李先生到自家楼下一个小馆子用餐,点了一份鱼香肉丝,端上桌一尝,却发现菜里的笋子没了,换成了地瓜。李先生以为是炒错了菜,叫来老板一问,才知这道菜的做法变了:短期内都要用地瓜代替笋子。

    记者发现在中南路、水果湖、徐东一带,大部分家常馆子里的鱼香肉丝都“放弃”了笋子,转而“投靠”地瓜、马铃薯等替代品。团结村一经营超过10年的家常菜老板表示,下半年以来,菜价和调味料都涨了,“拿鱼香肉丝这道菜来说,猪肉、辣椒、葱、油、盐、糖都没办法少,但我们还是卖12元一盘,那只能不放笋子了,至少口味相差不大。”

    食材“变味”还不止这一道菜。在汉口黄浦路一餐厅内,店主陈经理介绍,本来店里的开胃招牌菜是“蓝莓山药”,但由于食材价格普涨,店里决定改用紫薯,没想到反而更受欢迎。

    江汉路一家小吃店就新开发了十几种不同口味的煎包,如西红柿鸡蛋馅、南瓜馅,应对了香菇、猪肉等传统做法带来的涨价。有些蛋糕店还将蛋挞改成了“薯挞”。

    小蓝鲸办公室主任张峰介绍,该酒楼现在用的“招”就是开发新菜:“在不影响口味的情况下,巧妙避开一些高涨价幅度的食材,同时在做法上多花心思。”

    节约招数多

    花桥一火锅店员工就表示,店里一份麻辣锅底收8块钱,但随着花椒、丁香、桂皮涨价,现在卖8块根本回不了本,只好减少花椒的量,多加些辣椒油。

    不少热干面摊主也坦承,为了保住利润,现在只好把面放得越来越少,有时候面条只占碗空间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不敢率先涨价。

    记者近日走访竹叶山中环商贸城副食调料批发市场,调料涨价得到了普遍证实。近几个月,花椒、桂皮、姜片、八角、草果等调味料每公斤进价上涨近20元,白糖的价格也涨到了3.5元/500g到4元/500g。作为调料消费“大户”,餐饮企业受影响不可避免。

    太子、湖锦等大酒楼也建议,为了控制成本,可以增加冰鲜肉的使用,以减少采购和物流费用。同时,进货时不要购进处理好的鸡鸭,改为自己处理,不但降低成本,血和内脏还能入菜。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作者:郭姗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