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10月全国近八成食品涨价(2)

2010/11/3 16:29:46 来源:新浪网

  【调查】价格雪球是如何滚大的

  10月27日中午,在禹州市中药材批发市场,一间写着“陇西行”的门面半开着,里面有一间屋子堆放着刚刚从甘肃运回来的黄芪。老板老苏说,他们是从种植户那里直接收购的。

  他说,自己的黄芪收购价是16元/公斤,大包卖20元/公斤。同等黄芪的价格在县里是24元/公斤,也就是说药商从禹州批发后加价30%左右。

  记者在一家县级医药超市了解到,黄芪40元/公斤左右,与禹州市场相比,加价100%。

  据药店或医药公司的坐堂医生介绍,出售10元的中药一般可以给他们30%的提成,药店一般是加价70%出售中药材的。而到医院环节,中药材的价格大概是批发市场的5倍。

  某中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他给一个朋友看病时开过一个药方,朋友直接在医院取,一服药将近30元,在小医院取为十几元,在药店买8元,在批发市场6元。他说,在禹州可能四五元钱就可以拿到。

  有业内人士听到从医院拿药比批发价高5倍时,他笑着说了两个字:“不止。”

  【分析】游资炒作助推药材涨价?

  今年,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两广和云贵川等地区暴雨和干旱等天气频现,确实影响到药材的产量。据了解,半夏的收成也减少了70%,山东地区的槐米坐果时气候反常,几近绝收。白豆蔻、砂仁、槟榔等药材也受到海南暴雨的影响。

  但是,中药材的收获期和出售期之间往往要相隔半年,所以一些药材的价格上涨更多的是人们对上涨预期的一种提前反映。

  比如三七的生长周期为5年,今年大旱影响到的只是5年后才能上市的三七的产量。

  于是,不可避免地,一些人因为产量的预期减少而囤积。“有些中药材明显是因为囤积而造成价格上涨,另外一些中药材并没有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所以说是在炒作价格。”只要提到涨价,禹州市药材专业市场的商户们和参加禹州药交会的一些专家都会这样说。

  有媒体称,一些游资从房地产市场退出转而进军中药材市场,枸杞、党参、当归、黄芪、三七、太子参等先后被游资介入过。

  【预测】明年下半年价格可能稳定

  80岁的朱青山是河南青山药业公司开创者,一辈子与中药材打交道。他说:“以前,中药材的价格规律是三年涨三年降,平稳6年。这次涨得又快又高和以前不一样,应该是有人炒作。”  在他看来,今年中药材大涨,必然会刺激农民对中药材的种植热情,因此中药材的价格“明年下半年会稳定下来”,到那时候今年冬天种的药材就能上市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