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中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 97%国产药为仿制(2)

2010/11/4 10:16:00 来源:新华网
   我国对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力度也不够。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引导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对创新药品的加价比例从40%升至2008年的70%~120%。同期,日本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也由销售额的13.8%提高到20.9%。

    此外,专家指出,我国医药产业缺乏统一完整的产业政策,医药产品招标制度尚存隐患。如今,已有相当部分医药产品产能过剩,医药市场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医药项目重新抬头,甚至可能造成新一轮膨胀。

    “破局之路在于‘科研服务化’。”李兴华指出,我们应把分散的研发链连接起来,打造研发服务网络。比如研发新药品时,需要药理、药效、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环节,而现在这些环节可能分散在企业、高校和研究所,我们要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其整合起来,体现最大效益,优化“研发生态”。

    近年来,中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强势增长。10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达7556亿元,同比增长22%。该所所长林建宁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40188亿元,成为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中国经营报》去年9月26日曾报道,研究机构IMS预测,到2020年左右,中国医药市场有望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急需提高新药研发能力。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医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的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医改”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巨额投入,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资金支持。

    去年10月正式实施的“新专利法”提出,只有“绝对新颖”的产品才能获得专利,这给企业的研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指出,这将促使药企专注于创新,有助于提高创新型药企的研发实力。

    此外,有专家说,我国要成为真正的医药产业强国,还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资金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集聚,使新药能优先进入国家及地方医保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分担的市场风险机制等。 韩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