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专家的三高经济令人心惊

2010/11/4 14:07:01 来源:新浪网

  □赵健雄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监测产品,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

  读到这则消息的深圳市民,切身感受要更强烈一些,现实生活中已出现赴香港采购必需品的热潮。此前30年,一直是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如今变成了深圳人入港扫货。

  仅举几例:目前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只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难怪一些消费者要将砂糖、有机酱油等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而乐此不疲了。

  与香港距离稍远的内地消费者无此福分,既因为入港成本更高,也因为要办理“一签多行”的签证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对他们来说,试图抵消这一轮通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就更加困难。

  一份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排名显示:香港为25430美元,居15位;中国仅1100美元,列109位,两者差距超过20倍。考虑到这么一种背景,出现物价倒挂就有些匪夷所思了。而最近一些体制内专家的言论尤其发人深省,譬如做过宁波副市长的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福垣称:现在是物价、人价、钱价都被低估了,得想办法提高。

  有人把这个意思归纳为“三高”。问题在于,人价没上来,物价先上来了,钱价对外或许上了一些,但与老百姓关系不大,对内则是下去了。如此“三高经济”,令人心惊。如此趋势,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无疑会加重,这应该引起我们关注。

  造成通胀的原因当然很复杂,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货币发多了,流动性这样疯狂增长,物价怎么可能不涨?中央一再打压房价,至今却不见明显效果,原因之一也在这里。大量游资炒作,导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不得”、“棉花(30495,175.00,0.58%)掌”等等不同产品的轮番涨价,最近一波叫“药你苦”,80%的中药材价格涨了两倍以上。

  美国人用印钞票的办法来解决它的经济问题,被一些顶级经济学家认为是饮鸩止渴。此次中国央行加息,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有学者评论,这不仅是去年以来“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更是对过去10年甚至30年过度依靠货币推动经济的重要转向。

  亡羊补牢,唯愿为时未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