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产品涨价连续剧 供求非主角

2010/11/9 9:21:03 来源:新浪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何珺

  话题缘起

  接力赛、马拉松、连续剧……一系列的比喻,是人们对今年农产品普遍涨价的担忧,以及对未来食品价格走势的揣测。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颁奖大会”间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

  刚刚迈入花甲之年的陈锡文,被公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首席发言人”。谈到眼下“丰收”和“丰收背后的担心”,他喜忧参半。在剖析今年多种农产品涨价的各种因素之后,他甚至表示:“各种要素都在涨,凭什么不让农产品涨呢?”

  粮食增产或超200亿斤

  NBD:正值秋粮收获上市的关键时期,今年粮食总产量将实现“七连增”的消息已经传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否比较乐观?   陈锡文: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0616亿斤,比2003年的8614亿斤,增产2000亿斤。虽然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个人估算,今年的粮食总产量预计增产200亿斤以上。在今年这样(灾害较频繁)的年份能有如此成绩很不容易,这将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通胀预期的管理。

  另外,从农民收入的情况来看,去年农民人均收入为5153元,今年保守估计将在5700元左右,比去年增加500多元,对比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2622元,这意味着在过去的7年里,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以上。

  NBD:丰收背后是否隐藏着危机?

  陈锡文:是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比如,今年的受灾情况表明,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非常薄弱,抗灾能力不足;其次,最近有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国的种植业越来越多地被外资控制”,说明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脆弱;另外,我国的耕地也正在逐步减少。

  当然,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减少耕地是不太可能的。但耕地减少之后,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这就需要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第二,必须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寻找更高的就业收入机会,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

  农产品整体涨价与供求无关?

  NBD:今年以来,主粮、杂粮、蔬菜、食用油等接二连三地涨价,这一轮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锡文:除了个别品种情况特殊,比如绿豆、棉花等涨价和减产相关,总的来看,今年农价的整体上涨,和供求没有关系。

  首先,是因为成本的上涨。今年,大多数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就意味着人工工资的增加,而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农业中劳动工资成本上升非常明显。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宗产品价格都在上涨,包括能源、矿产等都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而且,一些国家采取宽松的政策后,导致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上涨,对国内也有传导作用。第三,今年前7个月,整个农业处在极端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事实上今年的灾害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有限,但“大灾之年”的印象会令人产生秋后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农产品收购、储存、营销等领域,使得农产品价格上升。第四,农产品价格上升,市民看到了,农民也看到了。因此,农民对部分品种产生惜售心理。

  以上几种因素叠加,是大多数品种涨价的主要原因。今年的农产品涨价,要把它放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背景中来看,各种要素都在涨,凭什么不让农产品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