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国内种子企业散乱弱势 “种子展”谁唱主角?

2010/11/12 11:25:32 来源:新华网

    哈尔滨日报讯(张寒冰)2010中国哈尔滨种业博览会10日落幕。3天的展出,虽然所有展位都很火爆,却难掩国内种子企业在强势外资面前的虚弱———杜邦先锋公司的一个品种即划去了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七八成种子均为国外品种……
    在众多参展商中,全球种业巨头孟山都旗下的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显示出了它的卓尔不群,不仅展位设计出色,就连上面摆着的青椒、甘蓝都带着一身“国际范儿”———在其展板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1865年,圣尼斯“最老的”品牌雅士格蔬菜种子公司成立。而国内种业公司最多不过20年历史。

    这样的格局下,国内种子企业散乱而弱势的局面貌似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寿光菜多是外籍身份

    据了解,在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蔬菜品种70%-80%都是像圣尼斯这样的企业研制的国外品种。

    “‘十一’前后,寿光挤满了人,都是各地的种子公司去收种子的”,一位省内种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收到的,现在应该已经用货车运回来了”。原来,很多种子企业从农民手里收来种子后,或直接销售这些国外品种,或将它们作为亲本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据说这些携带着“国外优势基因”的种子“很好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旗下的著名品牌,圣尼斯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已在多个蔬果种子领域成为“老大”。圣尼斯沈阳办事处负责人刘洋直言,“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种子市场。”到目前为止,圣尼斯拥有150万个育种项目———这是全球最大且最丰富的蔬菜、水果种子起源信息库。刘洋告诉记者,孟山都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每天的研发投入高达350万美元,去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3亿美元,“他们能研制出‘好种子’不足为奇。”

    在展会现场为农户做讲解的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李国良告诉记者,一名育种专家,从选育材料到无数次的实验,最少要用8到10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而很多种子企业用国外种子和本地品种杂交一下,就可以以‘新品种’的名义迅速获利。”

    在李国良看来,间接的影响已经产生:长此以往,打击的是国内种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