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内蒙古:从吃返销粮到全国六大粮食净调出省区

2010/11/18 9:34:08 来源:新华网

    30年前的内蒙古,粮食亩产量位列全国倒数第一,每年要靠国家调拨的近20亿斤返销粮度日。如今,内蒙古已摆脱了这种困境,一跃成为产粮大省区。今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再次实现双增。

    这些天,呼伦贝尔市苏沁农牧场内恢复了少有的寂静。想起一个多月前秋收时的繁忙,农牧场负责人李飞仍历历在目:3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金色的田野中奔驰,机车尾部均匀地抛洒出粉碎后的小麦秸秆,远处一辆辆运粮车载满收获的麦粒驶进麦场,直奔电子地磅。不到半分钟,品种、重量、含水率等一系列数据就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苏沁农牧场是海拉尔农垦集团的下属分场,在遭遇了今年六、七月份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后,450万亩小麦、大麦、杂粮和油菜作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有了现代机械化作业的保障,不仅提高了粮食播种率,还确保了粮食颗粒归仓。说到今年粮食生产又获得了丰收,李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苏沁农牧场一样,在各项惠农政策和科技支农措施的推动下,今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又获得了丰收。据农情分析数字统计,今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再次实现双增,8300万亩土地创出粮食总产430亿斤左右的历史新高。

    从吃返销粮到自给自余,从粮食生产能力落后到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内蒙古在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种植、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提高科技支农含量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全国粮食的增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今年再次实现双增,意义尤为重大。

守卫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生产

    “耕地红线是高压,千万碰不得”。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有关人士认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一认识,多少年来,内蒙古始终严守耕地红线,对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三级备案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重点考核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土地管理等指标,加强和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内蒙古耕地保有量达到1.07亿亩,净增耕地1.5万亩,成为全国增加耕地较多的省区市之一。目前,内蒙古的可用耕地面积为549.1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0.24公顷,居全国第一。富饶而美丽的河套、土默川和松嫩平原有着“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其实,内蒙古保护耕地的行动由来已久。自2001年以来,内蒙古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目前已累计投入44亿元,在86个旗县市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50个,整治各类土地490万亩,新增耕地39万亩,亩均增产达100斤至400斤。

    2005年,内蒙古为了明确耕地保护责任、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到位,要求各盟市长为本行政区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责任人。

    从今年6月起,内蒙古用三年的时间投资38亿元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整治各类农村土地300万亩,提高粮食产能10亿斤。据悉,此次土地整治的规模与投资强度之大,在内蒙古尚属首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