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海南水产养殖业或将改变“看天吃饭”的现状

2010/11/23 17:10:12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海南今年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海洋渔业遭到重创,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在灾区走访后发现,目前海南的水产养殖业抵抗灾害能力还比较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相关人士认为,海南水产养殖业对自然条件过于依赖,基本属于“看天吃饭”,亟须提高抗灾防灾能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洪灾暴露海南水产养殖业软肋

  今年10月,海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该省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8.72亿元,其中,水产养殖损失就达到了17.35亿元,养殖池塘受灾20.52万亩,养殖网箱受灾1.57万口,不少水产养殖户损失惨重。

  在海南三江农场,职工韩雷自营的虾塘遭受洪水袭击,14口虾塘的南美对虾虾苗全部被冲毁。虾塘工人林书算了一笔账:每口虾塘的成本投入大约为8万元,这些即将出塘上市的对虾售价不低于15元一斤,14口虾塘所有损失加起来预计超过两百万元。

  据了解,海南大部分的水产养殖场是露天的,而且养殖池塘大多年久失修。一些养殖池塘由于积淤严重,塘基溃塌,池塘变浅,一旦遇上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出现“漫塘”现象,使大量鱼苗虾苗被水冲走;而且灾后养殖环境容易恶化,病害频发,更易加剧损失程度。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养殖处副处长文力说,此次洪灾暴露出海南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的问题。水产养殖户多为个体承包经营,一般很少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过多资金。多数养殖户风险意识淡薄,对灾害的防范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大灾来临,往往血本无归。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黄良赞说,海南的水产养殖业多分布在低洼地、河口、海岸边、水库下游地区,这些地区是洪涝灾害重灾区,再加上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水产养殖业在灾害面前是非常脆弱的。

  黄良赞说,海南拥有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但是这种“看天吃饭”、粗放经营的模式严重制约了海南渔业的发展。而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养殖业大多是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无论从规模还是设施来看,海南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每年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都会给海南水产养殖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亟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推广“精养”是发展水产养殖业必由之路

  有关人士认为,破解当前海南水产养殖业“看天吃饭”困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程度,推广“精养”工程。一是通过老旧低产养殖池塘综合改造工程,提高养殖单产水平和产量;二是开发山塘和水库,发展大水面水产养殖,扩大养殖空间和提高总量;三是开发滩涂养殖、底播增值和深水网箱养殖,向滩涂和水深20米的海区发展。

  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海南全省有池塘养殖水面53万亩(淡水35万亩,海水18万亩),但老旧低产海淡水养殖池塘约有39万亩,占总池塘水面的74%。旧池塘深度平均约1至1.5米,但是通过池塘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基础设施,小塘改大塘,池塘可加深到2.5至3米,就相当于再造40万亩的养殖池塘水面。

  据了解,海南省现有老旧低产海水池塘的亩产平均约100至150公斤,通过池塘改造后亩产可达到500公斤,增加了300至400公斤;淡水池塘改造前的亩产约为500公斤,改造后精养平均可达1000公斤,增加了500公斤。

  以罗非鱼养殖为例,海南省2006年开始实施的《罗非鱼产业化行动计划》,大力推广“大水面、深水体、大规格、高密度”的新养殖模式,目标2010年完成罗非鱼年产量30万吨。通过“精养”,这项目标提前两年完成。

  黄良赞说,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受到限制。因此,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水面,进一步开拓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是目前海南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业防灾抗灾能力,用最少的资金取得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旧池塘的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进军,是解决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问题的最好选择。

向海洋“要效益”成为海南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方向

  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辖区内有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还拥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海洋渔业自然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岛近海有鱼类资源60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有鱼类1000多种,鱼类种类之多全国少有。因此,水产养殖业向近海、沿海发展,成为布局结构调整的必然走向。

  据统计,2009年海南海洋产业生产总值467.7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5%,与“海洋大省”的称号很不相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开发。目前,海南省政府已开始着手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海水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并推进高科技的海水养殖项目,并切实采取措施支持并推广抗风浪网箱养殖先进技术,引导更多的企业、渔民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逐步淘汰效益不高、污染环境的落后养殖方式。

  根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未来海南水产养殖要由内陆港湾向近海转移,使水产养殖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说,海南渔业要从“捕捞为主”向“捕养并举”发展,完成“养殖为主”的转变;养殖业要从“淡水为主”向“淡水海水并举”发展,完成“海水为主”的转变;海产品加工业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直至形成以养殖为主,捕捞与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最大限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向海洋“要效益”。

  赵中社说,加快海南渔业养殖业集约化发展,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盈、白马井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规划建设一批良种良苗场和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

  二是大力发展外海及远洋捕捞作业。加快建设西沙渔业补给基地,加大西南中沙渔场的开发力度,实现海捕生产由近到远的转变。

  三是有序发展近海养殖业和设施养殖业。将水产养殖从滩涂和港湾向近海推进,适度扩大养殖面积。

  四是完善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海南省水产养殖病害检测中心及市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