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质监员非专业”并非全是托词

2010/11/25 10:07:17 来源:金羊网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日前,有关襄樊追查“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三聚氰胺玉米奶事件,牵动着社会神经。调查发现,问题玉米奶产于湖南湘潭,这批问题玉米奶是“勾兑”了今年7月东窗事发的青海“东垣奶粉”。(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三聚氰胺“五出江湖”,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变成了一种悲情控诉:毒奶粉到底还能不能管住?每一次食品安全危机带来的恐慌感都是相似的,但是原因却各有不同。此次被发现的问题奶粉,甘肃方面的检测结果是三聚氰胺严重超标,而在青海省质监部门,拿到的却是“合格”的检验报告。大相径庭的结果,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地方质监部门。

审理此案的民和县法院表示,企业和青海省质监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青海省质监局副局长李俊回应称,几十年来,一直是卫生部门在主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监部门接管食品安全监管只有2到3年时间。在基层,设

备、人员、工作经验存在很多不足。他告诉记者,这次海东地区负责东垣乳品厂奶粉检验的工作人员,“一个身兼财务工作,另一个管计量工作,都不是专业技检人员。”

“质监员都不专业”,让人骇然。不可否认,处于舆论和问责双重压力下,青海省监督局高层之所以不惜自曝家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规避责任的考量。但是仔细想想,这似乎又未必完全是一种托词。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多头管理都被认为是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根源。从农田到餐桌,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多达十几个。但是人们往往忽视的是,整个管理体系链条中上下层之间的严重失衡。不能说我们不重视食品安全,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都会引发新一轮管理制度的变动。这对资金充足、资源调配能力强的中上游管理部门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下游尤其是基层部门来说,却往往是不堪承受之重。这一方面表现在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势的

发展,另一方面则突出表现在人力、物力方面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而众所周知,基层恰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一说到食品安全,我们往往张口就是“监管不力”,“体制弊端”,但要认识到,加大监管力度并不等于搞几次集中整治活动,改进管理体制也不是简单地进行权力划分,而应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彻底反思,以一个都不放过的态度,对管理体系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仔细疏理。“在基层,设备、人员、工作经验存在很多不足”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都不是专业的技术检验人员”,这是由于基层管理不善的原因,还是受制于体制和现行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直面这些问题,把目光多集中于管理细节上,或许才能最终找到“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根源。这并不是为基层管理部门辩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基层,一出事总是基层来充当“替罪羊”,同样是不公平的。(吴龙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