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淡水渔业成广东大农业主导产业

2010/11/25 10:34:24 来源:网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9年渔业总产值达到1450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全省水产品总值690亿元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淡水养殖,达362.1亿元,淡水渔业在广东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广东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把二三产业比重、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提到60%以上,构建充满活力、布局科学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香港文汇报 于滨)

  淡水渔业成广东大农业主导产业

  淡水渔业具有土地产出率高、比较效益高、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

  1979年,广东肇庆农民陈志雄率先承包鱼塘,广州率先放开塘鱼价格,开启了全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的先河。今天,广东渔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淡水渔业大发展更促使渔业经济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1996年全省淡水渔业工作会议后,广东加快推进淡水渔业发展,稳步提升淡水综合生产能力,使之成为大农业的主导产业。2009年,全省淡水养殖总面积550万亩,产量306.5万吨,产值362.1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39.8%和61.5%,占水产品总值的55.3%,约占农产品总产值的12.7%。

  广州、珠海、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建成“规模连片、设施配套、高产高效、环境优美”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示范。淡水渔业的发展给渔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2009年,全省淡水渔业从业人员85.5万人,人均收入18085元,近150万渔业人口脱贫致富。 (香港文汇报)

  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优渔业结构

  进入新世纪,广东实施“一条鱼工程”,重点建设对虾、罗非鱼、鳗鱼等优质品种养殖基地,并不断提升养殖基地标准化水平。目前,广东建成省级以上淡水渔业标准化示范区42个,健康养殖示范场25个。鳗鱼、罗非鱼、淡水虾、鳜鱼、鲈鱼、龟、鳖等优势水产品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拥有淡水产品加工厂710个,年加工产品85万吨、产值96亿元。淡水产品出口量达26万吨,创汇9.2亿美元。水产品批发市场73个,年交易量271万吨、交易额383亿元,其中位于内陆山区7个,交易量达10万吨、交易额5.7亿元。

  广州、深圳、佛山、梅州等地已发展起集垂钓、美食、娱乐、度假、旅游、商务于一体的高层次休闲渔业,带动全省观赏鱼及配套渔具产业迅猛发展,每年观赏鱼产值近10亿元,占全国的60%,观赏渔具规模生产企业200多家,销售总额占全国60%以上。内陆山区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吸引珠三角大批养殖企业投资,形成了鳜鱼、鳗、倒刺鱼巴、翘嘴红鱼白、龟鳖等名优品种规模化生产格局。 (香港文汇报)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促淡水渔业升级

  实施《广东省2001-2015年科技兴渔规划》,成功选育出“吉富”、“奥尼”等多个罗非鱼新品系,创建了“广特超”、“三高奥雄”、“禺山”、“伟业”等罗非鱼名牌产品。倒刺鱼巴、三角鲂、鳄龟、广东鲂、斑鳢等种苗培育获得实质性进展。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规模化、标准化模式得到推广应用。2001-2009年,全省淡水渔业科技项目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共45项,凡纳宾对虾淡化养殖技术研究及应用和罗非鱼良种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08年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起,广东先后在惠州、韶关、梅州、肇庆、东莞建立了5个淡水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承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相关的区域性试验、表征、示范工作。

  建设了省、市、县、镇四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目前全省技术推广人员达2044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发展迅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