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昆明斗南蔬菜滞销 商务局组团来买

2010/11/26 16:24:47 来源:网友

  去年同期,洪太生种在大棚里的意大利生菜,一公斤可卖2.5元,现在,四五毛一公斤还乏人问津。洪太生粗略算了下,减去成本,0.8亩的蔬菜要亏损1000元左右,而这,还是在有人肯买的前提下。若没人愿买,家里滞销的四五吨蔬菜只能埋到地里,充当下次种菜的肥料。

  全市蔬菜滞销100余吨

  有二三十年种菜经历的洪太生是呈贡斗南梅子村人,看着地里近5吨的蔬菜滞销,他很着急,“再卖不出去,过了时候就只能埋了。”洪太生说,往年同期,他种的意大利生菜可卖到2.5元一公斤,可近20天,生菜的价格降到四五毛钱一公斤都没人要,送到冷库也不收。眼看着地里的蔬菜都到了成熟期,再过四五天生菜卷了心就更没人要了。

  洪太生在心里算了笔账:一亩地需要秧苗约70板,每板秧苗8元钱,仅秧苗成本就560元左右,再加上施肥、人工等成本,按当下行情,一亩蔬菜要亏损1000元左右。他家现在约有1.5亩蔬菜未卖出,合计下来,肯定要亏几千块钱,“现在就想如何能将亏损额降低”。在呈贡,像洪太生这样苦恼的菜农远不止他一个。

  据统计,目前全市范围共滞销蔬菜100余吨,其中呈贡县梅子社区滞销瓢菜、意大利生菜共计10多吨,下可乐社区滞销意大利生菜、瓢菜、油麦菜共计10多吨,度假区大渔乡太平关村滞销油麦菜、瓢菜、意大利生菜共计60~70吨,嵩明县杨林镇大关渡村滞销瓢菜、油麦菜共计20~30吨,嵩阳镇(杨桥)滞销瓢菜、油麦菜共计20~30吨。

  打工者收入也受影响

  在梅子村的菜地里转悠,菜农关于“菜卖不出去”、“冷库不收”、“把菜砍掉还要人工费”的抱怨不绝于耳,更甚者,来菜地打工的务工者也在抱怨“收入低了。”

  会泽人王朝宽在菜地里帮人挑菜。他说,往日帮东家挑菜,挑一百箱报酬五六十元,而现在,一百箱挑完只有三四十元的收入。此外,以前销量好时,当地的冷库都是开着车到菜田里看菜、砍菜,而现在,自己动手砍好送到冷库去交还得排队,一旦冷库收满了,“排队都卖不掉”。

  洪太生也深有体会,销量好时,冷库平均一天要走(外销)两三车,而现在,三天才见走一车,大多数菜农和自己的情况差不多,都在烦恼这菜怎么才能卖出去。

  一个大棚里,来自昭通的工人正在用刀把菜一棵棵割掉,丢到大棚外。问起该块菜地打算如何处理时,工人说,还是会种上奶白菜,“难说下一次就好卖了”,虽然丢弃了很多成熟的奶白菜,但工人还是希望,下一回,会遇到个好市场。

  外销减少油价上涨造成滞销

  一边是城里人叫着菜价太贵买不起,一边是城郊菜农郁闷菜卖不出去,如此“冰火两重天”到底因何而起?

  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董锦元介绍,昆明种植的蔬菜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其中大部分销至省外,而目前刚好是外省蔬菜上市的季节,广西、广州、深圳等地对昆明蔬菜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此外,近期柴油供应紧张,也使得蔬菜的运输成本增加,从而减少了菜农蔬菜的输出量。

  组团买菜减“损失”

  为缓解菜农压力,昆明市商务局领队,组织了一部分采购商及直销商来到呈贡蔬菜基地,一起“团购”当地滞销蔬菜。昨日,5辆蔬菜运输车浩浩荡荡开进了呈贡县蔬菜基地,经销商与菜农谈妥价格后,一部分滞销蔬菜就“新鲜出炉”,从地里砍下后,直接装上车,运到城里销售。

  而这,只是解决本次蔬菜滞销的办法之一。董锦元表示,昆明市商务局将“牵线搭桥”,促成更多产销合作。除了会把一部分蔬菜拉进城里,呼吁机关食堂、大中专院校食堂采购外,他们还鼓励本地蔬菜零售、批发商与菜农直接对接、采购。此外,还将进行全国范围的产销对接,加强蔬菜的外销渠道;继续加大农产品运输材料供应,建立通畅运输通道。为稳定菜价及市场供需,鼓励自销蔬菜直接进入生鲜超市,解决滞销压力给老百姓带来价格实惠外,还会通过农业部门对蔬菜种植加强宏观调控。

  年内建成300个直销点

  记者从昆明市稳定蔬菜供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迅速调控蔬菜价格,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结合昆明市静脉社区、和谐社区及生鲜直销菜市场(连锁超市)的建设,今年将在主城区范围设置不少于300个蔬菜直销点。

  在2010年12月31日前,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个主城区各负责完成本辖区范围内不少于70个蔬菜直销点的设置,包括20个长期固定的生鲜直销菜市场(连锁超市)的布点;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负责完成本辖区不少于10个蔬菜直销点的设置,包括2个长期固定的生鲜直销菜市场(连锁超市)的布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