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专家:建议再提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通胀

2010/11/29 14:3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查处的多地加油站价格违法行为,此轮查处公布的10家加油站全部为民营加油站。随上述加油站违法情况一起发布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内部以评论形式发出的“五论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定物价16条’精神”。这是国家发改委自11月20日以来,5天之内连续发出的第9个管控物价的相关通知。
 

  从22日至26日的5天之内,人民日报也连续发表5篇评论员文章,纵论稳定物价之要。

  在这些如雨点般密集的政策和舆论关注下,全国蔬菜等食品平均价格近期持续下降。

  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李建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物价回落只是临时干预政策作用的结果,我国物价将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呈见顶回落态势。

  李建伟从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压力的理由。他说:“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的结构性上涨,但2006年以来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提升,对物价上涨也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1月份以来,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

  李建伟分析,从长期看,劳动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推动我国物价持续上涨。从原材料价格走势看,一旦国际经济恢复较快增长,需求增加加上投机炒作,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局面,我国依然面临长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从短期看,服务价格趋于上涨,但食品价格即将见顶回落,居住价格趋降,成本推动型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趋于稳定。

  控制过快的涨幅是关键

  专家指出,偶发性的单一商品涨价并不可怕,单一商品的市场消费权重比率低,对于整个社会的CPI影响小;可怕的是其诱发的“链式反应”——单一商品涨价带动所有商品轮流涨价。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卓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今年通胀不会太高,积累到明年可能会加剧通胀,特别是春节前后蔬菜价格还会上涨,明年上半年CPI上涨指数可能达到5%左右,这极有可能波及劳动力成本提高,波及所有行业,明年水、电、气、油等价格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消费者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预期。

  张卓元认为,农产品适当提高价格是合理的,可让农民提高一些收入,但涨幅不能过快,不能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现在控制过快的涨幅是关键,但不能打压,特别是农产品,否则又会影响农民收入。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7%多,农村40%,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这次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在短期内突然上涨,让百姓有些接受不了。

  北京蓝图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日元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棉花价格突然成倍增长,年初每吨棉花只有2.5万元,前一段却涨到5万元,现在价格虽有所回落,每吨大约4.6万—4.7万元,但比起年初来还是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