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仅把粮价降下去是不够的 农民一年仅能赚300元

2010/11/30 10:34:46 来源:网友

  郑风田:仅把粮价降下去是不够的

  仅把粮价打压下去是不够的,面对我国农产品成本快速上涨怎么办?

  目前宏观调控紧锣密鼓,发改委部分官员更是将农产品价格上涨归功于游资炒作,地球人都知道这样归法有问题。除了小杂粮外,大宗农产品成本快速上涨是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宏观调控进行打压外,我更关心的则是,如果农产品价格真是有幸调下去了,那些生产粮食的农民如何才能在快速成本上涨中保持种粮的积极性?农业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该有什么样的对策?

  1、农产品价格上涨,利于农民增收,要通过各个环节调控,真正让农民获益,不要人为打压。同时,也要兼顾城市低收入者的利益。请您展开谈一下您对这方面的看法及好的建议。

  郑风田:

  除了小杂粮,大宗农产品涨价是成本而不是游资快速上涨引起的。

  除了大蒜、绿豆等小杂粮涨价外,主粮价格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整体价格上涨与国际相比应该是有限的。国际上今年小麦价格上涨的60-80%,玉米50%以上,我国国内的粮食价格与此相比上涨幅度小得多。目前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太低,在家种田一年的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今年农民工打工的工资大幅度上涨,更加影响在家种地的农民种粮积极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种懒田”的现象,也就是说本来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很少,应该进行精耕细作,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粮价太低,农民劳作一年下来,每亩小麦、玉米、水稻能够赚200-300元就不错了,这还不算农民的人工投入成本。

  中储粮成为近年来打压粮价最有效的工具,这也是近年来城乡差距愈拉愈大的主要原因。

  过去几年我国建立起中储粮系统来调控粮价,但最后实际执行的结果却是在打压粮价,特别“有效”。中储粮所处的垄断地位决定,粮食略微上涨,中储粮一抛售,市场粮食价格顿时被打压下来。对于宏观调控这招很有效,但对种粮的农民来讲,面对各种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如果粮食价格被打压的太厉害,农民收入来源又很有限,就会造成农民收入一直难以提高。目前我国农民收入60%以上还是来自销售农产品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不少。某种程度上说明粮食价格上涨的速度一直赶不上城市居民工资上涨的速度,也说明中储粮的价格调控很成功。但这个愈拉愈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则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在一个什么价格都在涨,粮食价格却被控制不让涨,最后谁还来生产粮食?

  所以讲,粮食价格是否应该打压,不能仅看某一被炒作的小杂粮。对于小杂粮的被炒作的确应该狠狠打击,因为游资拆走后受苦的都应该是农民,小农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弱,不能任由游资使农产品价格波动太大。

  应该建立联动指数来调控粮价。

  其实国家更应该建立一种价格联动指数,即对农资、城市居民工资上涨等建立一种综合价格指数,如果粮食价格没有超过这个联动价格指数,就不应该打压。今年整体来看,我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与国际粮食相比上涨幅度很有限,与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相比也上涨有限。如果摁着粮价不让涨,或者采取重大措施把粮价打压下去,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会影响很大。

  CPI食品类占三分之一是个笑话。

  另外目前的CPI食品类占三分之一也是极不合适,应该改为20%以下。不知道哪位的家庭收入会把三分之一用来食品消费,应该是只有城市低收入阶层的食品支出才会占这么大比重,一般城市居民食品类消费占20%以下。食品类在CPI所占比重过高,往往也成为粮食价格被过分打压的一个理由,长此以往,对生产粮食的农民是极为有害的。应该大幅度提高住房等在CPI的比重。应该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等其他消费支出的比重,7%的住房消费,谁都来信。拿一个不适合的CPI来进行控调,会出大问题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