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称市场食用菌97.73%合格

2010/12/2 16:49:59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下午,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外公布了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132个样本中,来自新发地、水屯、大洋路市场的散装鸡腿菇、白灵菇共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专家分析,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市食品办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市场上的蘑菇产品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此前,北京一名小学生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有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了。

  市食品办昨天称,得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对北京市场销售的蘑菇产品进行了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从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抽样地点包括锦绣大地、新发地、岳各庄、八里桥、大洋路、水屯等批发市场,首联、京客隆、物美、美廉美、超市发、家乐福、乐天等商场、超市。132个样本中,鲜食用菌46个样本,干制食用菌74个样本,食用菌罐头12个样本。种类包括香菇、滑子菇、金针菇、茶树菇、鸡腿菇、平菇、冬菇、黑木耳、草菇、杏鲍菇、白灵菇、花菇、双孢菇(口蘑)、榛蘑、猴头菇、美味牛肝菌、黄花菜等。

  从检出情况看,有3个样本均为表面有荧光增白物质污染,菌体内部均未检出,并且在包裹蘑菇的包装上均检出荧光物质。专家因此分析,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市食品办表示,自2009年以来,市工商局共对北京市场上321个食用菌样本开展了荧光增白物质的检测,整体合格率为99.07%。对监测中检出不合格样本的经营者,已责成工商部门对同批次产品依据相关程序开展下架退市并立案查处。D044

  事件回放

  11月29日,本报率先报道,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小学员、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从本市商场超市及大型批发市场采购了16种食用菌样品,在农大的微生物实验室,由农大农学院高卫芳博士指导,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除一份“有机金针菇”样品和两份干蘑菇外,其他样品都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也就是说,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了。

  11月30日,据媒体报道,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这位小学生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就此事向市工商局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内容包括市工商局近期是否对市场上销售的鲜蘑菇进行过相应的检查和检验等。D044

  食品监管需要较真精神

  据报道,北京市一名小学生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对于其实验及调查结果,北京市工商局称“不具科学性”。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布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称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回应公众关切,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管理部门尴尬的被动地位,然而,此次事件依然跳不出“公众质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回应”的被动监管怪圈。

  食品安全监管本不是一名小学生的“分内事”,正是由于“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小学生张皓才开展了查资料、做实验等一系列探究。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也能经常“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多一点责任心、疑问精神和主动性,少一点利益干扰和被动性,那么利用比张皓优越得多的经费、设备和条件,是不是会有更多“具科学性”的发现,也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对比这名小学生的“较真”精神,有关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免有点被动和漫不经心,或许正是由于监管的“隐形”和食品安全信息的不透明,才有了小学生扛起监管“大旗”、逼迫有关部门被动回应的特有现象。

  态度决定一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多措并举织密防护网,但首要的,是有关部门得拿出点小学生的“较真”精神,真拿食品安全当回事,真真正正把该做的赶紧做起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