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云南中药材“被涨价”两成中药材市价超历史水平(3)

2010/12/3 10:41:56 来源:新华网

    药商:重识资本的力量

    此轮价格的上涨,应该说是许多中药材批发商从未预想到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云南绿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术容说:“以往,经营的方向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就现时调集、组织,但是今年药材普遍大幅上涨,而且上涨得不可预测,难以掌控。可以说,目前99%的中药材批发商的经营方向,都转向了以市场为中心。”

    熊术容介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年代,价格、数量都是以合同形式固定了的,剩下只是什么时间交货的问题。因此,以往只要搞定了几个大客户,全年的销售额、利润都有了保障。而现在不同了,药材价格一天一个价,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变了价,很难掌控。因此,在这轮价格上涨中,不仅改变了从业者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也改变了业界的交易、接洽方式,而且这样方式将存续于业界,并深刻改变从业者对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全新理解和认识。

    产业:价贱伤农

    尽管中药材价格上涨得很“夸张”, 但业界普遍认为是好事。他们表示,这既带动了农业种植户的积极性,又增大了市场销售额,还推动了中国中医药的发展进程。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士认为:受暴利影响,更多的农户、企业会转入利大的品种种植,或炒作,带来的结果可能是,量升价贱伤农,损害产业健康发展。

    昆明向飞中药饮片厂厂长刘向飞(音译)说,据我了解,去年文山有一大批三七种植户和三七收购商,在帮助广东投资商过程中收益不菲。他认为,在这样的利好因素下,会影响农户盲目扩大三七种植面积,这或将促动三七,或利好品种产量的大幅提升,造成价格的下降,打击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若三七市价持续“发热”,形成有价无市的情况后,将会造成制药厂对三七原料的替代,或弃用。但无论那种情况,这对中国中医药产业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措施

    昆明中药材行业商会会长陈立胜:

    引入资本 建立药材储备库

    “中药材的价格波动,暴露出云南省对中药材储备库建设工作的忽视。”昆明中药材行业商会会长陈立胜说。

    陈立胜认为,通过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疫病的防治证明,中药材储备库是社会的“稳定器”、政府的“防火墙”。

    他说,当年,非典突袭时,国家通过媒体公布“防非”的中药处方之后,全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板蓝根、甘草等几味中药库存空虚、市场告罄,中药材价格陡然上涨,造成药材进价与中成药价的价格倒挂,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陈立胜建议,有关部门应依照国家对粮食储备管理的模式,建立云南省中药材储备库,这对平抑物价将起到积极作用。在管理上,储备库实行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的双重机制,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联网。运作上,按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建设,产权两制的原则,即政府划出地方,拿出规划范围,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建设,产权、使用权实行政府和企业双重机制。这样,储备库既有组织吸储药材的能力,又有灵活的自我造血功能;既可确保疫情出现时的用药供给,又可以平抑物价,缓解需求的压力。(完)(记者 廖兴阳 实习记者 殷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