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蘑菇“小实验”拷问政府“大智慧”

2010/12/6 11:30:00 来源:华声在线

  就在权威部门接连出面否认小学生实验结果之际,我们发现,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竟有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公众宁愿相信一个小学的实验检测,却不相信权威部门的质检结果,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一份“学生版”质检报告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支持率,至少说明三点:一是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符合公众的常识判断;二是权威部门由于长期失之监管,已经失信于民;三是面对质疑,权威部门高高在上,不仅态度傲慢,而且做事草率,怎能让消费者信服?

  权威部门的“权威”从何而来?不是说“嘴大就能服人”,而是要用事实说话。蘑菇市场十有八九存在漂白污染现象,早成公开的秘密,岂是某些人“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

  权威部门要想赢得公信,其实并不难。首先,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做实验的小学生进行沟通,看一下小学生的取样、调查、实验、统计过程是否科学。可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无论是轻言“小学生实验不具科学性”工商部门,还是“不相信小学生实验结果”的中国食用菌协会,都未找张皓及其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俗话说,“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不经过调查求证,就轻易否定小学生的实验结果,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权威部门要想赢得公信,还要做到信息公开。比如说,可以邀请一些中介科研机构参与检测过程,也可以将权威部门的鉴定机构向消费者开放。这种“开门质检”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消除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的疑虑,还有利于畅通举证渠道,壮大食品安全监督力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权威部门的公信力。

  一个“小实验”,拷问的是政府府职能部门的“大智慧”。权威部门要想赢得公信,光靠简单的“自证清白”和傲慢的“权威发布”没有用,不妨学学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是态度,附下身子,多做一些让消费者信得过的事,切实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关。诚如是,权威部门的权威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