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蓄水池”发威 今年首抛30万吨临储大豆流拍

2010/12/6 17:10:36 来源:网友

  据上海证券报12月4日报道,12月3日,在安徽省粮食批发交易中心的竞价销售大厅里,可容纳上百人的礼堂里却是空空荡荡,只有几名买家静静坐在电脑前。随着9点半宣告竞拍结束,2010年中国首次抛售的30万吨临储大豆宣告流拍。

  记者从安徽省合肥国家粮食中心了解到,此次竞价销售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万吨是2008年中国启动大豆临时收储以后的库存大豆,存储地点分别在北京1万吨、天津1万吨、河北12万吨、山东14万吨、陕西2万吨,采取现场和网上同时竞价的方式拍卖。

  安徽省粮油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葛亮说,此次参与竞拍的买家共有100多位,来自全国19个省份,基本上通过网络的形式参与竞拍。据介绍,参加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自愿报名的国内日处理大豆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同一受买人单次最高购买量不得超过本企业15天的加工用量,一个月累计购买量不得超过一个月加工量。

  而对于由于首次抛售而广受关注的临储大豆流拍,葛亮表示:“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可以说是种好现象。”葛亮说:“2009年7月份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国家储备大豆销售,当时在初期也经历了几周的观望,近段时间,粮食市场行情又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很多加工企业普遍也在迷茫,他们还需要一个判断周期。”

  “这次流拍体现了客户的谨慎观望态度,也说明了大家在期待价格下降,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起作用的表现,如果没有起作用的话,大家一哄而上,将对后市影响非常严重。”葛亮说。

  虽然此次临时储备大豆品种是2010年首次销售,但它只是中国对农产品宏观调控的众多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安徽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2010年共进行了农产品交易409次,成交量达6000余万吨,成交额达千亿元,已经大大超过了往年。

  葛亮说,根据近几个月对市场价格的监控,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目前增加供给量和销售频率的做法对下一步的市场价格调控将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