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熊志:漂白蘑菇?舆论指责不应练就“沉默是金”

2010/12/7 11:45:01 来源:南方报网

作者:熊志

    “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有人说沉默是心静如水的外在表现;有人说沉默是冷静思考的过程象征;更有人说沉默是愤愤不平的无声反击。然而,在现实语境下,沉默是金,也可以是不负责。

    据新华网5日对北京“漂白蘑菇”事件追踪报道,自从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后,北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再没发出自己的声音。丢出了一个“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以及“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的话语后就玩起了“沉默”,如此“沉默”岂能让公众满意,让此事件和和美美地收尾?

    相反,事件的另一主角却好好地给相关部门上了一课。对于截然不同的检测结果,张皓、刘建华老师对两份报告进行认真分析对比,并推测了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同的四大原因。一边是过度沉默的不作为,一边是有头有尾的责任心,不得不说,相关部门的这份答卷实在是差强人意。

    在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和诟病中,相关部门犯了大忌,天真的以为将一个自己所谓的调查结果公之于众就可以平息事态,拍屁股走人。殊不知关节节骨眼上的沉默只会让百姓更加质疑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调查结果的合理性,更加质疑是不是像张皓母亲分析的那样:这件事被社会广泛关注后,一些不法商贩有所收敛,甚至更加质疑这背后是不是有庇护行为、权钱勾当、监管失位等等……

   既然你沉默,那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怀疑;既然你不表态,就别怪我们不臆测。

    当然,“过度沉默”已经远远不是个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公众的舆论指责如小丑般的在负面公共事件上走走停停,当事部门却变成了舆论的观望者。不知是舆论走了个过场,还是权力玩弄了舆论?不知这是舆论的悲剧,还是体制的悲哀?以至于我们怀疑,是不是有些人、有些部门早已把公众舆论当做“抗压”的“练兵场”,早已练就的忍耐力已是刀枪不入,百毒不侵。我们在围观当事部门,他们却在围观舆论,如此讽刺也。

    沉默固然可贵,然而,用失语来搪塞我们,恐怕和沉默的本意差得远矣。希望相关部门给公众一个交代,至少舆论指责不应练就一味沉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