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吉林多灾之年传丰收捷报

2010/12/12 12:14:13 来源:光明网

  本报长春12月11日电 春天低温倒春寒、夏季西部地区严重干旱、伏内发生特大洪涝灾害,2010年吉林可谓多灾之年。在极端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吉林省上下齐心协力,科学应对,战胜自然灾害,夺取了大丰收。粮食总产在去年492亿斤的基础上净增100亿斤,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挥下,全省粮食生产呈现“五增”特点:粮食播种特别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明显增加;生产投入增加,资金和化肥投入均创历史新高;保苗率增加,全省玉米、大豆平均保苗率均高于常年;扩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玉米高产耐密型品种比例增加;高产创建示范面积增加。

  “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集聚,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集聚”,确定24个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从2009年起,3年安排资金13.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4万亩。今年又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9.3亿多元,目前,已改造中低产田94万亩。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年,吉林安全快速推进抗旱水源工程、蓄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国家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努力提高抗旱防汛综合效益,全面完成18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万亩,完成水利发电12亿千瓦时。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在粮食主产县建立了24个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推广120多项新技术,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从开发初期的45%提高到51%;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1万名,指导群众科学种田;培训3100名基层农技人员、3万个科技示范户、25.6万个农民科技骨干,共培训农民439万人次。近几年,吉林着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在西部普遍种植耐旱作物和品种,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避灾能力。通过“吉林省东部山区抗冷害优良水稻品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又解决了吉林省东部水稻主产区抗冷害能力差等难题。目前,吉林全省大规模机械深松深翻整地工作已基本结束。一冬的瑞雪过后,肥沃的黑土地将再传捷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