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价丰年上涨为哪般?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2)

2010/12/15 13:33:59 来源:和讯网

  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

  广西凭祥市夏石镇榴利村村民苏端荣家种了100多亩甘蔗,年初的大旱没有难倒这位老蔗农,但是砍甘蔗时候的劳力短缺却使他发了愁。“我们这儿都是山地,甘蔗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是现在雇人砍甘蔗越来越难了,一天六七十元还找不到人干活,这还是年龄稍大的人,年轻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么苦的活。”

  河南省虞城县大王村农民王家福有着同样的困扰,他家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每到收割麦子时就发愁。“早些年,只要给几瓶啤酒,一些凉菜,就能找到一些闲散的劳力干活。现在时代不同了,人力贵了,也不愿意吃苦了,别说在城里找到多好的工作,就是做建筑工也比帮人收小麦挣钱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出现“用工荒”现象。在广西扶绥县昌平乡木民村,农忙时节,农民根本雇不到人收割稻谷、砍甘蔗。靠近越南的广西部分边界地区,开始出现越南非法劳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农业生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金融危机后,由于“用工荒”,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大幅上涨,这势必会推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

  河南省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年秋季起出租了自家的6亩田地。“出租价格是每亩每年1000元,一租5年,对方用来种植药材,出租到这么高的价格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毕竟一年种两季农作物,也收入不了多少钱。但是近年来,我们这里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的人越来越多了,无形中也抬高了土地的价格。”王家福说。

  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了土地价格上升带来的压力。苏端荣介绍,他两年前租一亩旱地的价格是200元,坡地每亩30元,可是今年价格涨到了旱地每亩400元,坡地每亩60元到70元,价格涨了一倍还多。

  郑风田认为,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的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

  专家指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符合农民对冲务农成本增加的合理诉求,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以来多种农产品价格上扬,许多农民反映能从中获益,种植意向有所增强,积极性有所提高。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清醒认识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现实,制定政策积极应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越发达,越需要保护农业;农业越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越有底气。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通过产业化规模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三是厘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机理和环节,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水平,避免人为打压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打击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后服务,治理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防止农业效益更多流入非农环节,损害农民利益和增加消费者不合理的食品支出负担。

  四是科学合理运用进出口贸易手段,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经验表明,一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了价格高地,容易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应该及早防范,积极应对。

  此外,对于生活困难群体,应尽快启动补贴和保障机制。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

  粮食产量“七连阳”咋还涨价?

  2010年小麦、玉米、水稻全面增产,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粮价为何丰年还会上涨?水利投入欠账,土地成本增加,粮食库存减少,国际市场影响……诸多涨价因素在货币泛滥与国际粮食减产之际“厚积薄发”。

  水利投入欠账 早晚要出问题

  “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不把土地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出大问题。”最近讨论粮食问题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以上观点。

  种1公斤小麦,要浇1000公斤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95年起,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南粮北运改为北粮南运,而北方致命的问题是缺水。随着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次第荒废,水利设施匮乏正在成为我国致命的粮食安全隐患。

  “今春云南大旱期间,如果云南省拿出旱灾所受损失的十分之一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旱情不会如此严重。”中国农科院减灾专家李茂松在灾区调研后表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