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追踪调查:汇福粮油等公司否认“停产说”

2010/12/15 14:14:27 来源:证券日报网

    研究员称,即使大豆价格上涨,食用油企业仍有利润空间,不至于停产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食用油企业再现停产现象,业内担心此情况会导致春节食用油供应紧张。之后,市场一片哗然,担心“柴油荒”之后上演“食油荒”.

    12月13日,发改委网站刊文称此报道严重失实,目前食用油企业生产正常,原料库存非常充足,元旦、春节期间国内食用油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

    而12月14日,该媒体又发布声明称该报道有数据、文字和录音作为物证,内容属实。一时间,食用油企业是否陷入停产困境一事显得扑朔迷离。昨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家食用油生产企业和行业研究员均表示,“停产说”根本不成立。

    多家公司否认停产说

    最先被传的是北方地区食用油生产龙头汇福粮油集团因亏损而停产。而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汇福粮油集团办公室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他还表示,大豆加工除了产生豆油,还会产生豆粕,主要供饲料厂用。前几天停产跟大豆价格上涨和限价等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由于储存豆粕的仓库太满,运输紧张造成的停产,现在已经就近解决了豆粕的问题,这一情况解决之后公司马上恢复生产了。

    而在A股市场上,与食品油生产有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东陵粮油和金健米业。

    东凌粮油前身为广州冷机,主营制冷压缩机的生产与销售,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2009年12月,公司资产重组终于收官,将全部制冷相关资产置出,与控股股东广州东凌实业集团旗下的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变身成为内资食用油行业规模仅次于中粮集团的产业龙头。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主业为大豆加工,主要产品包括大豆油、豆粕和大豆分离磷脂。

    据了解,目前东凌粮油大豆压榨产能220万吨,其中南沙基地150万吨、新塘基地70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80%,可压榨176万吨大豆、产出豆粕139万吨,豆油33万吨。

    有熟悉东凌粮油的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食用油生产并未发生停产的情况。

    除了东凌粮油,金健米业也生产一部分食用油。

    金健米业公开资料显示,金健米业的主导产品有菜籽油、米胚油、米胚调和油、食用调和油、花生调和油等。

    金健米业的董秘谢文称,目前,公司食用油这一块生产正常,并且最近一两个月的生产量还比较大。

    “不管是限价令,还是大豆价格上涨对几大食用油巨头来说都不会造成停产,它们可以通过大的量来控制成本。”一家营销机构的分析员说。

    大豆价格上涨

    食品油企业仍有利润空间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的大豆和食用油,食用油价格迅速下挫。中华油脂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11日,天津一级豆油价格每吨10500元-10600元,12月10日,该价格已降至每吨9620元~9650元,每吨下降约1000元。

    而让食用油企业颇为“难过”的是,进口大豆价格却并没有随着国内食用油价格的跳水而走低。根据中华油脂网数据,12月10日,广州黄埔港进口大豆价格每吨4150元,与11月11日的价格相同,浙江宁波、江苏张家港、山东青岛、天津等进口大豆的分销价格也与一个月前基本保持一致,每吨仅有50元-100元的降幅。

    因此,有企业称,食用油的生产已经亏损,是停产的主要原因。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内食用油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但总体来说食用油企业仍然存在压榨利润。企业停产现象可能是个别企业的短期行为,在压榨利润尚存的情况下,企业多选择限产,停产的可能性较小。

    她还指出,目前国内食用油企业仍然存在利润,但利润较为微薄,每吨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100元以上,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为50元/吨左右,后期利润空间是否再次被压缩,主要取决于大豆等原材料价格,若后期大豆等原材料价格再度上扬的话,国内食用油企业的利润将再次被压缩。

    此外,食用油企业停产应属于个别企业的短期行为,一些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运营水平较低,原材料的上涨对其影响较大,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亏损。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仍持着观望的态度,可以肯定的是,大型企业必定会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