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七连增”背后的环境代价

2010/12/23 9:50:01 来源:和讯网

  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七连增”。但有关专家表示,不可忽视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雪松表示,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规模施用,造成农村水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体。”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马国霞说。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国家环保部此前的一项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水利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编制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报告也显示,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天然劣质水问题突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乡镇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

  2005年水利部农水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为3.23亿左右,其中9084万人受到水污染的影响。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2.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但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为了提高产量,又要施用更多的功效更高的化肥、农药,形成恶性循环。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表示。

  陈志群说,几十年来,水稻病虫草害的面积并没有减少,许多传统的和一些新的病虫草害仍在不断暴发。

  同时,由于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得农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粮食品质也遭受到很大影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