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假冒红酒泛滥 “淹”灭消费者信任

2010/12/26 6:39:27 来源:网友

  平安夜你喝干红吧?哪里产的?味道咋样?多少一瓶的?也许你会对这一连串问号感到莫名其妙。不过,看了昨日央视网《焦点访谈》的报道,或许你会比喝多酒还晕,因为号称“中国干红城”的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生产的葡萄酒,有的一瓶成本不超一元钱,在北京酒类批发市场里只卖5元钱。而在昌黎,大大小小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有近百家,成批的假冒长城等名牌葡萄酒,居然是用水、酒精、香精、色素调制出来的,甚至就在质检部门安装的监控摄像镜头下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本报首席评论员 王国荣

  你怕了吧,尤其是喝过这些红酒的人,还有在酒桌上、歌厅里频频干杯以及以后还想喝红酒的人。怕的还远不止是消费者。最怕是,这红酒不论是品质好坏,从此会进入冷销期,国产葡萄酒的牌子,像“三鹿”一样就砸在自己手里,从此无人问津。

  可是,造假葡萄酒的老板毫不畏惧。年产销240万瓶假冒名牌葡萄酒的嘉华酒厂老板,面对质监部门实时监控的摄像头对记者说,“我都不怕你怕啥”。制假老板如此底气来自哪里?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说:“正因为职能部门的监管成了摆设,以至于纵容甚至催生了当地一条造假酒的产业链。”

  这根“黑链”,是不是也与直接通到监管部门的监控摄像头一样,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功能?很难想象成千上万吨的假冒葡萄酒,就在摄像头下毫无顾忌地灌装,质监部门会视而不见?各种假商标、假包装供不应求十几年,当地工商部门会充耳不闻?专业批发市场天天在批发经销“低价”红酒,当地政府和领导会不知情?怕是与做摆设的监控摄像头一样,全体成了不闻不问的“聋哑人”。难道这根黑色的利益链,真的与有关部门有着难以剥离的关系?

  假冒商标生意十几年“没有出过什么大事”,假冒葡萄酒利润是成本的几十倍、上百倍,难怪老板们造假毫不畏惧。是不是因为有的是钱去“搞定”需要的关系,有的是“鱼”去喂饱馋猫,让猫猫们乖乖睡觉少管闲事?如果不是,就很难解释,“中国干红城”怎么成了假冒葡萄酒生产基地,也很难让人相信,这么多假酒厂是怎么立足生存的,甚至一家知名公司注册三条生产线,“野力”做品牌酒,“卡斯特”和“更好”做贴牌即假冒酒。如此真假通吃、同流合污,甚至猫鼠一窝、狼狈为奸,着实让人害怕。

  “水+酒精+色素辅料+包装=名牌干红”,这昧心钱赚得好轻松啊。有多少消费者喝了这种假冒葡萄酒,他们的损失向谁去追偿?因果总有报。其实,最受伤的该是国产酿酒业,特别是葡萄酒生产企业。可以肯定,葡萄酒销售会像这个寒冷的冬季,以至于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人们都会“谈红酒色变”。这一深重罪孽,昌黎县的监管部门和政府难辞其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