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添加剂”之惑 与主动监管不给力

2010/12/27 10:14:5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元旦、春节将至,亲朋好友欢宴之时,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吗?

  面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究竟有没有危害,有关专家各执一词,卫生监督部门至今没有做出定论,而是在网络上“征求民意”;网络上爆出火锅原料是由火锅红、飘香剂以及辣椒精等若干化学原料组成,火锅市场涌现信任危机,中烹协却回应称纯属谣传。时至今日仍没有权威部门正式对其原料性质作出定性和公布检测结果。

  食品安全“乱象丛生”,公众间蔓延着“向左还是向右”的焦虑情绪。

  这让人不禁想起管理学常常提到的“钟表困惑”。森林里有只猴子从人类那里偷来一块手表,于是,森林有了猴子时间。不久,其他动物也都各想办法弄来钟表,其结果,每块钟表的时间都不同,森林的动物反而乱成一团,没有了统一时间。

  诚然,一些监管部门通过网络询问民意之举是对公众的尊重,慎下结论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应对一个关系着科学和健康的问题,理性的措施应是让专家进行科学研究,解疑释惑,甄别真伪,判断取舍,乃至迅速对有害食品发出“杀无赦、斩立决”的讨伐令,而不是放在一个公共空间里让并不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的普通群众,盲目地争议存与废、进与退,无休无止。我们试问,借助网络“问政于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在于公开,二在于实效。但是,很明显,卫生监督部门的“问政于民”最终只是网络上的“高高挂起”。

  “过年了,我们家什么年货也没买,就剩下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是先杀猪呢还是先杀驴呢?”“先杀……给你们俩个机会”但愿赵本山小品《功夫》中的这一“脑筋急转弯”闹剧,不要在生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重演。尤其要警惕个别部门,打着网络问民意的幌子,引发网民们大打“口水战”,从而推卸主动监管的职责。

  导致公众对某些“添加剂”是否有害问题产生困惑,其原因除了食品企业和经营者不自律和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外,似乎还有一点难脱干系,那就是对不主动监管者“问责”的缺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