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日用品疯涨 CPI一年之内“破四破五”不费劲(2)

2010/12/28 14:0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煤超疯

  身处中间玩心跳

  身兼油价下游和资源品双重身份,煤价今年同样大玩心跳。姑且不论发改委近日对明年重点合同煤下“限价令”的做法是否兼顾 “市场性”,今年合同煤累计10%以上的涨幅足以令下游企业唏嘘不已。

  “煤超疯”在第三季度终于推倒“第一块骨牌”。国家电监会数据称,今年前三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额5亿元至30亿元不等,四季度亏损面至少60%。今年 “煤电顶牛”的博弈高潮由此点燃,直接结果是电企 “请命”对 “煤电联动机制”的再度呼唤,但折腾了两个季度仍以官方沉默收场。

  老生常谈叫亏的电企在年终员工分红时挥出大手笔,却让人对利益格局中的 “弱势方”不再抱有普遍同情心。 “市场煤”成本核算框架的不合时宜与中间环节蚕食的利润浮现,又让舆论支持左右摇摆。但 “市场煤”、“计划电”闹归闹,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国电力改革 “棋至中盘”,中央的决心已不可逆转。

  正因为是 “电老大”,它的高亢呼声早已淹没其它行业的表情。早在10月中旬,炼焦煤市场价涨到1470元/吨,按业内常规比例,生产1吨焦炭的焦煤成本需要1960元,而焦炭市场平均价却只有 1750元/吨。“买煤卖焦炭”的经营模式下,每产一吨焦炭÷亏损315元的尴尬现状因为行业本身 “人微言轻”平添几分无奈。

  糖高宗

  倒下之后又站起

  自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大干旱便从西南地区开始肆虐,其中云南省遭受了60年一遇的旱灾,程度之重、范围之大均为历史罕见。这一场最终蔓延至全国十多个省区的大干旱也牵动市场的神经。首当其冲的就是广西、云南的制糖业,以至于强势上涨的食糖赢得了 “糖高宗”的戏称。

  由于广西、云南是我国的食糖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大干旱后甘蔗产量大跌,出糖率也有所减少,导致白糖价格从3000多元/吨一路攀升。尽管这一年来国家不断向市场投放储备糖,但食糖减产已成定局,糖价更是难以走出 “越抛越涨”的怪圈。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下半年大宗农产品的牛市中,糖价又会上演一波 “糖高宗”的行情。白糖价格在10月份突破6000元/吨,创下近20年来的新高,期货市场的糖价最高超过7500元/吨。一时间申城糖贵,各大超市中的白砂糖断货超过月余,重新上架后的价格也从之前的三四元一斤,涨到了4.9元。

  原料市场强势上行,让处于下端的食品行业也深受影响。今年中秋月饼普涨10%,巧克力和糖果用糖量高达40%到70%,售价频频上浮。用量颇大的喜糖就让新人负担加重,记者在网上一家专卖店内看到,产自意大利的某品牌巧克力几乎每隔十天二十天每粒就上涨0.1元。而在饮料行业,因为竞争激烈,不少品牌在不能明着涨价的同时,暗着减量, 500毫升的标准 “身材”硬生生地减成480毫升、 460毫升的苗条版,减量不减价成为应对成本上涨的又一招。

  11月中旬,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嗅到市场风向有所变化的糖市开始降温,几乎一夜之间就从7500元/吨以上的高位,回落到六字当头的时代,并在半个多月内稳定在7000元/吨上下。然后从近期开始,“糖高宗”似乎又有回来的趋势。由于新榨季产量依旧不明,市场仍存减产预期,使得近期糖价回到了7300元/吨的价位,逼近历史最高价。

  绵里针

  棉衣迈入千元时代

  2010年,似乎什么都能成为涨价的理由,不知从何冒出的“千年极寒”就让棉花价格上了天。以至于如今要在商场里买一件不打折的棉衣,没一千元拿不下来。

  今年9月份,棉花价格开始成为农产品涨价的“风向标”,国内棉花现货、期货、抛储价格大幅上涨。代表国内棉价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328级)9月27日达到22032元/吨,刷新10年来的最高纪录。期货市场上,郑棉继9月初突破18000元/吨后强势上扬。 60万吨国储棉从8月10日开始抛售,至9月25日,折328级棉花价格从 18318元/吨上涨至24556元/吨,累计涨幅达到34%。

  涨价远没有结束。 11月3日,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突破3万元大关。短短三个月,棉花价格连连刷新十年来最高纪录,最终完成了翻番的“壮举”。

  棉花价格上涨,布料价格上涨,鸭绒价格上涨……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连锁反应,衣着类产品的涨价不但快速而且涉及面极广,首当其冲的就是羽绒服。在新衣刚刚上市时,记者曾走访市场,动辄千元的价格不禁让握着钱包的手一紧。短款羽绒服998元起,长款羽绒服1288元起,某品牌服饰的标价牌更令人无语,其含绒量也从去年的90%下降到今年的70%到80%。

  成衣价格高歌猛进,让原本落寞的裁缝店热闹起来,要省钱又要时髦的年轻白领捧着时尚杂志走入店中。被物价上涨而逼出来的 “私人定制”,带着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