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监管永不完美 科技才最给力

2011/1/11 9:51:41 来源:网友

    1月10日刊登了一则令万千消费者欢欣鼓舞的消息:家庭主妇常遇到这类困扰:手拿即将过期或已经开封的食物,吃则不新鲜,扔掉又浪费。一款“聪明”的食品包装袋或将为主妇化解烦恼。它不仅发现过期食品会“脸”色大变,还具备“换气”功能以保证食物新鲜。这种塑料袋有望在两年内上市。

    听到这则消息,相信深陷食品安全泥潭,惊慌失措的国民,在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屡屡失职的现状面前似乎能看到一线曙光,因为靠人似乎永远来得不是很确切,而科技却能让问题及时而精准地暴露出来。

    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

    1月1日,《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据1月2日中国经济网)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七成,这个数字背后隐含着让人心酸的含义:其一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各种问题食品甚至有毒食品折腾得如惊弓之鸟;其二是民众希望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能尽快得到改观。

    怎样改观?我们首先想到了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分析以往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导致问题食品屡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个:一是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权法意识。二是相关部门监管疲软乏力,甚至与一些不法奸商同流合污。无论是屡禁不止的三聚氰胺,还是各种有毒食品添加剂横行,背后几乎都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甚至渎职。连小学生都能调查出问题来的“有毒蘑菇”,相关职能部门却表示“绝对没有问题”。如此管理和监督,岂能不使老百姓失去信心?

    然而,不管食品监管是否有罪,但至少应该肯定他的努力。

    2010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单列了食品安全渎职罪,可谓在法律和制度上“给力”食品安全。当然,法律明确责任的同时,相关执法与管理部门能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落实上尽职尽责,通过严惩问题食品生产商家和相关管理失职、渎职者等方法,真正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才是真的“给力”。

    监管永不完美,科技才最给力。

    最近几年,美国国会立法每年投资30多亿美元用于建立食品安全网络、控制外来生物入侵、反生物恐怖及动植物防疫等具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欧盟针对动植物产品、食品、饲料和相关药物本身及其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以及检测方法性能指标、整体残留控制体系等,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指令。特别是在动物源产品的监控体系、农产品监测、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风险评估和预警、事故处理等方面,建立了非常完整的体系。

    在此,呼吁我国加大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投资开发力度,加强技术监督部门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实验室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大技术研究和创新的力度,加快推行和应用国家已经开展并得到应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加紧建设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尽快向国内先进水平靠拢。

    相信通过食品检测普遍智能化,再加上透明公正的食品监管,国民尽食无忧的时代就不远了。期待更多类似智能检测食品安全食品包装袋的新型实用技术面市,让消费者在“靠别人”识别食物的同时还“靠自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