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十一五”,江苏粮食连年增产

2011/1/12 9:47:04 来源: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昨日从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江苏粮食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江苏实现粮食生产首次“七连增”。

  安全保供“为食者造福”

  “十一五”期间,江苏粮食行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粮油市场跌宕起伏的严峻考验,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地方储备粮及成品粮油储备,采取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管理方式,确保“储得实、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江苏完善了地方粮食应急预案,调整充实应急网点,应急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2010年,江苏将“保供稳价”作为粮食的重中之重。江苏针对粮价上涨较快的情况,集中向市场投放省级储备粮,保证了全省粮食价格稳定。在此同时,江苏还进一步加大了粮食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开展了粮食库存、油脂库存检查及市、县地方储备粮检查,积极开展粮油质量安全监管。据介绍,2010年江苏粮食总产量达到647亿斤,比上年增加1亿斤,实现了首次“七连增”,累计增加粮食150亿斤,粮食单产连续5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服务三农“为耕者谋利”

  “十一五”期间,江苏粮食行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粮食购销总量稳步增长。5年来,江苏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335亿斤、销售1645亿斤,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586亿斤、900亿斤,粮食购销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与此同时,全省“十一五”累计收购托市和临时存储粮油495亿斤,带动农民增收77亿元。大力发展订单粮食,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密切产销合作,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79万亩,订单收购累计269亿斤。推广“一次收购、分次结算”、“粮食银行”等惠农惠民措施,最大限度让利于粮农、施惠于居民。2010年,在粮食价格波动加剧、农民惜售、政策性收购大幅减少的形势下,江苏科学研判市场,引导企业理性收购,全年累计收购粮食427亿斤,同比增加29亿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290亿斤,占全社会收购总量的68%,销售438亿斤,发挥了收购主渠道作用。

  粮食产业规模全国第二

  “十一五”期间,江苏粮食行业实现了从改革到发展的战略转变,实施全省粮油精深加工三年拓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省粮食行业按照“两纵两横、四大通道”的粮食物流规划,加快了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近40亿元,初步建成粮食物流项目12个,有效仓容达1860万吨,比“十五”期末增长65%。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重点、骨干收储库为支撑、基层收纳库为补充的仓储体系。

  据记者了解,江苏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同台竞争,央企、外企、地方国企、民企、个体经纪人多元主体共存,互为补充合作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粮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江苏粮油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65亿元和125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本报记者  桂 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