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安徽渔业“十一五”数字变化看发展

2011/1/12 10:28:55 来源:安徽农业信息网

  “十一五”期间,安徽渔业系统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扎实组织实施渔业“三进工程”和水产跨越工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圆满完成了农业部确定了“两确保、两促进”目标任务,取得了喜人进步。从一组与“十五”末的数据对比变化可以看出安徽现代渔业的健康发展。

  年水产品产量:由167万吨增长到193万吨,净增26万吨;

  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由220亿元增加到400亿元,净增180亿元。其中,二三产业比重:由22%提高到31%;

  渔民人均纯收入:由4884元提高到7731元,净增2847元;

  省级水产良种场:由15个增加到22个;年产苗种由184亿尾增加到314亿尾,净增130亿尾;

  名特优养殖面积:由360万亩发展到430万亩;

  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由2000万尾增加到1.48亿尾;

  省级产业化(渔业)龙头企业:由11家发展30家;

  年水产品加工总量:由5万吨提高到12万吨;

  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由92个增加到368个;认证的无公害、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由124万亩发展到230万亩;此外,有21个水产品牌被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有11家水产企业11件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有2家企业2个系列水产品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

  渔政执法船艇:由61艘增加到85艘;

  新建了100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其中部级示范场75个;示范区核心面积80万亩;

  新建了24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3个;新建了大鲵、江豚和胭脂鱼3个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区;

  建立了由36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12个市级水产品质检实验室和省级渔业病害、环境监测、质量检测中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创建了5个农业部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

    渔业互助保险:为16036名专业渔民提供了8.22亿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1205艘机动渔船提供了6096万元的风险保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