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有多少羞答答的“饮料”静悄悄地涨

2011/1/14 11:59: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从2010年延续的涨价接力棒递给了饮料行业,近日,百事可乐、康师傅、汇源果汁、三得利、娃哈哈等公司旗下的部分饮料产品相继传出提价信号,据称也是受成本压力所致。记者走访发现,超市里的大桶百事可乐已经提价1元,另有饮料批发商确认,康师傅饮料的批发价格有所提高。(《山东商报》1月13日)

  10年下半年以来,当真是“涨”声一片。中国食糖价格创历史新高,食用豆油开始新一轮涨价的消息刚出,国家发改委又提高了汽油、柴油价格……所以,饮料价格上涨也不那么令人意外。与一些资源性产品和消费品的高调涨价行为相比,此番的“可乐涨钱”却显得低调平静了很多。虽然涨价的幅度不小,但引起的市场波动却不大,可谓是“悄悄地”就完成了涨价的过程。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还真是有不少羞答答的“饮料”在静悄悄地涨。涨价前毫无预兆,涨价时波澜不惊,一个涨价旋即引起一个行业的跟风,或许就在一夜之间,消费者就会蓦然发现,很多牌子的同类商品都不约而同地涨价了。一如本次饮料的提价,等现在媒体曝光出来,恐怕涨价早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事实存在了。

  这看上去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却很有“问题”。其一,“悄悄地涨价”折射出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商家虽然打着“成本压力”的涨价旗号,但成本究竟为何却是一笔糊涂账,消费者不得而知;其二,说涨就涨了,缺乏应有的市场制衡力量和管理规范力量——涨多少、怎么涨,由商家自个说了算;其三,“不约而同”地涨价,有串联涨价和跟风涨价的嫌疑。在西方发达国家,一棵白菜要涨价,会经过多个审批环节和制度监控过程,但在国内,几个生产商甚至是几个销售商“通通气”,就能实现某种商品的涨价。无论是静悄悄地涨,还是大张旗鼓地涨,反正咋涨咋有理。

  涨价与降价,在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市场中,原本都是由市场供需双方自发调节的平常事。不能霸道蛮涨,也不能神神秘秘,还不能只涨不降。可在我们身边的涨价,能霸道蛮涨的则霸道蛮涨,不能蛮涨地则就“静悄悄地涨”,同时从来就是只涨不降,价格越来越高——涨价在很大程度上出自利益驱动或者市场跟风与“市场调节”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我们在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和市场管理机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消费者话语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履行乏力,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