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切实加强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链条式管理

2011/1/16 10:26:26 来源:搜狐网

   “菜篮子”与老百姓利益攸关,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然而,老百姓的“菜篮子”却不仅越拎越重,而且越拎越不放心。昨天还是一片片菜地,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幢幢高楼代替,蔬菜基地的面积越缩越小,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让人担忧。

  前不久,农业部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10年,我国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打破了原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生产布局,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

  从1988年起,我国就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政府在蔬菜供应中的责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多人醉心于宽阔马路、亮丽楼盘,“菜篮子”在一些地方渐渐被市长们所遗忘。蔬菜基地被大量征占,新建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最让人害怕的是,一些化工企业、工业区邻近蔬菜基地建设,造成严重的源头污染。

  同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个别企业违禁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储蓄、运输过程中,残留微生物使食品腐败变质,造成二次污染,即在食品流通过程中,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出厂合格的食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腐败变质;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隐患,一些地方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依然严重,尤其是一些个体户地下食品加工场更是不堪入目。一些有证有照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生产不重安全,弄虚作假,生产、销售问题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食品生产者素质低,不讲卫生,操作不规范,致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就被污染。

  为此,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菜篮子”工程从农田到餐桌的链条式管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吃上放心菜。建议:

  一、源头实行农场式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对目前现有的蔬菜基地进行整合,建立一定规模的无公害的绿色农场,确保周边环境无污染源、无污染企业。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绿色培育、绿色加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真正的绿色食品。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农场进行标准化注册、品牌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政府化监督。

  二、加工过程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整治和监督,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加工点一定要坚决取缔。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专业化发展,标准化管理,确保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

  三、农贸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在农贸市场(包括菜市场、大型超市)设立食品检查点,凡是进场交易的食品必须先经过抽检,在确认合格、安全后发给证书,然后准予进场交易。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予以销毁,不得进场交易。设立抽检公示窗口,统一规范设立在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公示栏,及时公布检测信息,建立不合格食品曝光制度。开设便民检测窗口,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切实保证市民消费安全。

  四、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

  建议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食品专家、普通老百姓、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学生、民工、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队伍,提高社会化监管水平,真正构建起“企业自律、工商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老百姓的菜篮子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危,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