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进口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

2011/1/18 15:24:19 来源:网友

    对于进口葡萄酒的“井喷”现象坊间已多有议论,之所以被称为“井喷”,是因为“2009年中国进口葡萄酒17万千升,国产葡萄酒96万千升,两者间的份额分别是15%和85%。”在这一趋势带动下,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零售渠道正在掀起一波扩张热潮。

  从现象上看,进口葡萄酒来势果然汹涌,对于潜力巨大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几大葡萄酒生产国虎视眈眈。关税门槛的降低成为他们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的利器。例如智利等部分国家已经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其出口中国的葡萄酒可以享受零关税的优惠,这为他们全面抢滩中国市场扫平了障碍;新西兰等国最近已经向中国政府层面提出2012年零关税出口葡萄酒的要求;南非也在努力寻求政府的沟通途径,希望成为下一个能与中国达成贸易联盟的国家。不仅如此,国外众多葡萄酒品牌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进口葡萄酒零售渠道扩张的主力。法国葡萄酒品牌和五大酒庄的产品将全部进入中国,其他酒庄的产品也分别在各个区域市场找到了经销商;意大利葡萄酒除了向中国输入原酒外,同时也出售成品酒;葡萄牙葡萄酒将以整体打包的方式进入中国,占领中低端市场;澳大利亚葡萄酒将以品牌入股的方式和中国企业合作;西班牙不但扩大了在中国的分装线,还将和中国品牌以合资的方式进入终端市场;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岂能落后,他们也都摩拳擦掌,瞄准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酒商受利益驱动,充当了进口葡萄酒抢占中国市场的“洋买办”。以进口葡萄酒起家的如富隆、骏德家族自不必说,他们斥巨资打造奢华展厅,直接销售国外葡萄酒名品牌,因为从事进口葡萄酒经营是他们固有的看家本领;就连一直以销售传统酒为主业的酒水运营商们也纷纷涉足进口葡萄酒领域,香港银基、福建吉马、厦门建发、山东宝真、新星、浙江商源、陕西天驹、河南亿星、广州龙程等,他们利用成熟的终端流通渠道,启动网络布局,规划连锁专卖,为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抢滩或着陆提供了平台。

  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这一系列表现,引起“井喷”的惊呼不足为怪,但在我看来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似乎更加贴切。

  无论是“井喷”还是“成群结队”,酒商们的选择或倒戈也无可厚非,作为商家自然要在商言商,追逐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引起思考的是,作为海关、工商等国内市场的管理者,应该对进口葡萄酒多一些规范和引导,把真正的上乘佳酿引进给国人;作为消协等消费者的代表组织,应当适时普及葡萄酒知识,让饮者明其真谛、知其品性,看得明白,喝得放心。

  更重要的是,国内葡萄酒行业应当既看到差距和不足,又不为来势所惧。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从产区规划、品种培育、风格特色、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发力才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