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且莫把“连菜”的烹调标准当教条

2011/1/25 9:09:39 来源:网友

  近日,大连市公布了一百道“连菜”的烹调操作规范。规范很细致,比如老醋蛰头,一个9寸的盘子里该放多少蛰头,放几滴老醋和几勺盐,都有规定。规范又很严格,每一道菜都要进行反复研究论证,由名厨名家亲自上台操作再由专家品尝,最终确认细节。

  将一种菜系普遍规范起来,显然是件好事。一直以来,中式餐系标准过于模糊,难于推广和改良。将菜系代表作的客观规律总结出来,不仅可以传承光大,而且,统一标准自然也会利于广大厨师学习掌握,改良创新。

  然而,当地专家认定的“连菜”规范的最大意义,强调它可以防止餐饮业经营违规,恐怕是一种过度阐述。专家说,现在很多饭店为了降低成本,软炸里脊根本不用猪里脊,用通脊、梅肉来代替,规范可以帮助解决。试问,在地沟油、化学火锅等诸多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什么人有信心倚仗这么一条规范,可以防止饭店“抽条”,只能算作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实事求是和过度阐述之间,一直存在一条深沟。如果就事论事,那么这个菜系规范拿来做民间的指导和行业的参考,实在功德无量。如果夸大其词,那么这个菜系规范就会成为不可违抗的真理和压人一头的教条,就叫人揪心。

  这种过度阐述,不是信口之说。一方面,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称,规范只有推荐性;另一方面又表示,大连将成立专门的菜系研发推广保护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并选树首批“大连(连菜)烹饪标准研发推广示范基地”,清理一些“冒牌”违规的餐饮企业。

  说的是推荐,要做的却是强制,这是个矛盾。软炸里脊到底是用里脊,还是用通脊、梅肉,说穿了是个良心活,再温软的推荐和再严格的监管强制,都管不了。我们担心,门口的“正宗连菜”、“地道连菜”的牌子,以后恐怕得多花钱才能办下来。而不争取办理,就有被当作“冒牌”清理的可能。

  一直以来,以食品安全质量为代表的企业产品标准,冰火两重天。比如我们常喝的奶茶,这么多年来一直无奶无茶只有添加剂,监管部门拿不出标准不能解决;而像月饼、粽子甚至馒头的大小等等,标准制定和修改内容却层出不穷。我觉得唯一的原因,就是卖奶茶的一般门面太小。这么想着,令人为菜系规范欣喜之余又多少有些心情沉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