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中国通胀成因正向非食品部门蔓延

2011/1/25 9:46:25 来源:北国网

    食品价格在新兴经济体总体CPI中所占的权重要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因此,食品价格对于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也要远远超过发达经济体。食品价格在不同新兴经济体的CPI中所占的权重存在很大差异,平均为30%左右。比较而言,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相应数字分别只有15%、19%和11%。

    针对中国而言,野村证券亚洲(除日本外)经济部门副主管木下智夫(Tomo Kinoshita)1月21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根据他的测算,食品在中国CPI一揽子计算商品中所占的权重高达37.1%,而中国近几个月的CPI上升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导致,但通货膨胀正在从食品部门向非食品部门蔓延。

    另一方面,尽管新兴经济体更倾向于责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使热钱泛滥,尤其是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颇有微辞,但木下智夫却认为:“国内、国际的因素相对来讲,我认为还是国内的因素更重要一些。”

    木下智夫对记者表示,中国等新兴体市场国家的通胀更大程度上是由国内需求和通胀预期造成的。

    他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即国内和国际:“在国际方面,从国际方面大宗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新兴国家的价格也在上升,像中国或者其他的新兴国家要进口钢材等一些原材料,特别是在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之后,很多对冲基金、全球性的基金都去做基础产品了,使得基础产品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进口这些基础产品的时候要承担更高的价格,这使得他们国内的价位也会上升。”木下智夫表示。

    另外一个角度,他指出,从国内来讲,新兴经济体各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国内需求在迅猛增加,使原来富余的供应被消化。需求超过供应,也会使价位上升。另外是人们的预期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都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