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胖”芦蒿“吃”了激素? 专家:生长环境变好了

2011/1/28 14:00:38 来源:扬子晚报网

    近日,家住南湖东升村的居民许女士给本报来电说,她发现现在的芦蒿越来越粗,有的竟然比铅笔还粗,不知是不是菜农使用了“增粗剂”等激素。

  一斤芦蒿一会儿就择完

  许女士说,她近日在菜场买了一斤芦蒿,“往年择一斤芦蒿要好半天,现在不一会儿就择好了。”是自己的手更快了?她发现显然不是,而是芦蒿的原因。“以前的芦蒿跟韭菜梗差不多粗,现在不少芦蒿跟筷头甚至筷尾差不多粗,而且短,有的甚至赶上孩子用的铅笔了,最粗的竟然超过我的小拇指。”但她同时也表示,择出的嫩头吃起来跟以往也差不多,只是感觉口味更淡了。她记得买的时候就发现芦蒿比较粗,还问过菜贩是不是外地来的新品种,菜贩说还是八卦洲的。

  许多市民记忆中的芦蒿都是青色细长的,现在的芦蒿怎么会“胖”?与此同时,现在许多果蔬也越长越粗壮。“块头”越来越大,对此,一些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是施用了“增大剂”、“增粗剂”之类的激素,有的人甚至说南京的一些芦蒿种植户种两种芦蒿,卖的那种芦蒿自己不吃,自己吃的是另一种。

  专家称大棚有利于生长

  对此,记者咨询了八卦洲一位芦蒿种植户,她说,芦蒿变粗主要是品种不同。以往种的是本地野生芦蒿改良出来的品种,现在许多人从武汉等地引进的新品种,加上种植经验丰富,施肥等田间管理到位,芦蒿确实比以前的品种粗,产量自然也要高些。

  记者又请教了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农业办的一位李先生,他也支持那位种植户的说法。他说,芦蒿变粗有多种原因,一是现在的芦蒿绝大多数是在大棚内种植的,芦蒿的生长环境好了,长势自然要好,加之最近南京天气晴好,充足的日照也有利于芦蒿的生长。当然,也有可能是菜农自己引进了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

  南京一位从事植物研究的专家也表示,从理论上说,芦蒿原先是生长在野外的,现在将其引进人工大棚后,排除了竞争对手和妨碍生存的不利因素,并为其提供有利于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肥料等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会“疯长”。当然,也可能是品种方面的差异。

  对于种植户不吃自己种的芦蒿的说法,那位种植者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由于土地面积有限,一般一家只种一个品种,也有的是在田边地头等边角地种些产量不高的老品种,自己吃或送亲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