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未来CPI对于食品价格的敏感度将下降

2011/2/15 14:10:00 来源:金融界

 一、事件

  2011年2月15日,统计局公布2011年1月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具体如下:

  物价指数: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月上涨0.9%,比去年同月上涨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1.2%,比去年同月上涨9.7%。

  二、点评

  由于春节长假因素,因此本次仅公布了1月份物价数据,同期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等数据将与2月份合并公布。从物价数据来看,4.9%的CPI涨幅明显低于机构5.2~5.5%的预期值,但其主要原因并非物价水平增速减缓,而在于食品价格权重的降低。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信息,今年是2001年以来第二次对CPI权重进行调整,食品价格权重从前期约为33.6%的水平下降了2.21个百分点,而居住类权重则上升了4.2%,预期未来CPI对于食品价格的敏感度将下降。就上涨原因来看,食品价格依旧主导了1月CPI的变动:春节效应和北方粮食主产区的持续干旱因素的叠加使得食品CPI同比上升10.3%,比去年12月份扩大了0.7个百分点,1月份肉、蛋和水产品环比价格涨幅都超过了3.3%;1月PPI同比上升6.6%,增速比去年12月增加0.7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国际范围内流动性泛滥、北非政局动荡所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为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胀,央行在春节长假前一天再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短期通胀的压力有所释放。从农业部最新公布(2月12日)的粮农数据来看,2月份食品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农产品(000061)批发价格总指数环比涨幅从1月的10.7%回落到-2.4%,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月的12.81%回落到-3.14%。同时,国务院提高了稻谷等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粮食的供给也有望上升,因此食品CPI在2月份继续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大宗商品价格近期涨幅也出现放缓的迹象,CRB指数变动从1月的2.59%下降到2月1.07%。随着埃及政局逐步明朗,国际石油价格涨幅也开始回落,截至2月14日,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较1月底回落了6.91%,北海布伦特原油的涨幅也从1月份的6.05%回落到0.95%。鉴于2月翘尾效应相对较弱,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2月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再度出台货币紧缩政策的必要性下降,投资者近期可以适当提高仓位,建议关注前期跌幅较大的低估值板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