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全国加大资金力保粮,粮食低收益是瓶颈

2011/2/16 16:05:11 来源:网友

    近几个月来,CPI指数屡屡上涨,通胀情形日渐严重。面对如此压力,新的一年,粮食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就曾说:“今年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迫切需要增产。”

  为实现粮食增产,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召开全国粮食生产会议,要求地方紧抓粮食生产。

  为此,中央和地方不仅从思想上鼓动粮食生产,更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今年1月份,中央便下拨了986亿元用于补贴,这比上年增长了14%。地方也加大了粮食生产投入,如山东在5000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保粮。而黑龙江的金融部门力争2011年投放信贷资金要比上年增加270亿元以上。

  在中央和地方都竭力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粮食生产的低收益性仍然制约着增产的积极性。

  农业部部长曾表示,全国80%以上的商品粮、90%以上的调出粮来自13个主产省区。这些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增产承担了很大任务。

  但相比工业,粮食生产的收益明显小很多,这让部分地方不愿中粮。

  一般粮食大量外销省区大多是地方财力不足的省区,而粮食消费受益地区往往是地方财力较强的省区。产粮大省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种植粮食的比较收益低,使粮食主产区种粮的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多,种粮农民的收入却越来越少,地方财政补贴的金额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种粮主产省的生产积极性。致使一些粮食主产区成了“粮食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局面。

  这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只有保持种粮与不种粮的收益平衡,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