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燃烧的面条点不燃监管激情

2011/2/25 11:30:42 来源:搜狐网

 卖面条的在面条里掺食用胶,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当消息见光后,记者在郑州、南京两地暗访发现,确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2月24日《扬子晚报》、《深圳特区报》)

  作为读者,我们十分感谢郑州、南京两地记者的辛勤劳作。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敏感、马不停蹄,感谢他们克服自己不懂行、不识货,被采访对象不配合、不说话,有关职能部门玩免责、玩潜伏之诸多困难,一步一步暗访,终于从表面上平静的面条市场上找到了毒源,并勾勒出了从干货店到加工作坊再到餐饮店面的线路图。

  比较具有讽刺意义的不是记者暗访的猛料和艰辛,而是负有监管之责的相关部门的超然和淡定。比如在南京,记者发现在相关部门的抽查公告中,很少提及街头巷尾的零散面条作坊小店。而当记者就这类小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分别致电南京市工商、卫生和质监部门时,竟然没有一个部门表示其对面条小作坊负有管辖权。相关部门言之凿凿:这种“前店后场”的特殊经营业态,在《食品安全法》生效之后,都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

  面条能燃烧,胃肠很受伤,按说有关职能部门应该是食之不得下咽,忙得脚不沾地的。未料,与那些可能曾经不辨菽麦的文弱书生记者们的赶忙相比,轻松玩相互推诿的竟是这些最不能免责的职能部门。笔者不想就相关法条去死抠这些部门,也不敢指望这些职能部门建立什么长效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联动机制,但我想,哪怕就是出于对所谓“负面报道”的一种应景,这些部门也应该临时联动一下,运动式扫荡一下吧。

  群众不报料、记者不暗访,在某些职能部门心目当中,食品大约从来就很安全;而记者一曝光,职能部门就运动式应景一下,也曾经是常态;更曾经被认为是食品安全渐成阿克琉斯之踵的成因之一,而备受舆论讨伐。未料如今,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更为麻木了,面对燃烧的面条,他们竟然毫无激情,懒得动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派。当这类职能部门早已激情全无时,对于食品安全的毒瘤何时清除,我们恐怕只能信天由命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